白芥 - 天然原型食物

👁️ 觀看次數:4

🩺 介紹

白芥是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種子,具有辛溫特性,傳統中醫用於溫肺化痰、利氣散結,現代研究顯示其成分具有抗炎與促進代謝作用。種子研磨後即為辛辣的芥末原料,外敷可刺激局部血液循環。

📖 別名

黄芥子、白芥子、芥菜子

📖 產地

地中海地區 歐洲 印度北部 中國華北與西北地區 台灣中部山區(少量栽培)

✨ 有益成分

  • 白芥子苷 (Sinalbin): 硫代葡萄糖苷類物質,水解後生成具抗炎作用的異硫氰酸酯,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
  • 芥子鹼 (Sinapine): 膽鹼酯類化合物,具有抗氧化活性,可調節支氣管黏液分泌,促進呼吸道痰液排出
  • 芥子酵素 (Myrosinase): 分解硫苷的關鍵酶,遇水即催化產生辛辣風味物質,同時釋放生物活性成分
  • 亞油酸 (Linoleic acid): 種子油脂中富含的ω-6必需脂肪酸,參與細胞膜構成與前列腺素合成
  • 📖 食用注意事項

    過量攝入可能引發胃腸黏膜刺激症狀,每日建議用量不超過3克。孕婦禁用,因異硫氰酸烯丙酯可能誘發子宮收縮。甲狀腺功能異常者慎用,硫苷代謝物可能干擾碘吸收。外敷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,避免皮膚起泡潰爛。正服用抗凝血藥物(如華法林)者需間隔2小時以上使用,因芥子油苷衍生物可能增強抗凝效果。

    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    白芥中的硫代葡萄糖苷(Glucosinolates)經水解後生成異硫氰酸酯類化合物,具抗炎、抗菌及潛在抗腫瘤活性。動物實驗顯示其萃取物可抑制COX-2酶活性,降低促炎細胞因子水平。體外研究證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。芥子鹼成分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促進排痰,但人類臨床證據仍有限。2021年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》研究指出白芥揮發油具顯著抗氧化能力,清除DPPH自由基效果達78.3%。

    📝 養身健康食譜(一)

    📝 養身健康(二)

    重要提醒:
    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