蒔蘿 - 天然原型食物

👁️ 觀看次數:2

🩺 介紹

蒔蘿是兼具藥用與食用價值的香草植物,全株散發獨特辛香氣味。葉片羽狀細裂呈絲狀,黃色小花組成傘形花序。嫩葉常用於醃漬食材與海鮮料理,成熟果實曬乾後可入藥,傳統中醫用於健胃行氣、緩解嬰兒腸絞痛。現代研究顯示其揮發油成分具有抗菌與抗氧化特性。

📖 別名

土茴香、洋茴香、小茴香

📖 產地

西亞 南歐 地中海沿岸 臺灣(少量栽培)

✨ 有益成分

  • 藏茴香酮 (Carvone): 單萜類化合物,佔蒔蘿精油50-60%,具有抑制腸道痙攣及促進膽汁分泌作用,臨床用於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。
  • 檸檬烯 (Limonene): 單環單萜烯,含量約30-40%,具強效抗氧化活性,能中和自由基,並通過調節NF-κB通路發揮抗發炎效果。
  • α-蒎烯 (α-Pinene): 雙環單萜烯,可刺激呼吸道纖毛運動,傳統用法中燃燒蒔蘿籽產生的煙霧用於緩解兒童呼吸不暢症狀。
  • 黃酮類化合物 (Flavonoids): 包括槲皮素、山柰酚等,透過調控Nrf2/ARE信號通路增強細胞抗氧化能力,並抑制環氧合酶(COX-2)活性。
  • 維生素與礦物質 (Vitamins and Minerals): 新鮮葉片富含維生素C(每100克約85毫克)、鈣(208毫克)及鎂,嫩芽部分β-胡蘿蔔素含量達每日建議攝取量130%。
  • 📖 食用注意事項

    孕婦慎用,其揮發油成分可能刺激子宮平滑肌<br /> 對傘形科植物(胡蘿蔔、芹菜)過敏者可能引發交叉過敏反應<br /> 服用抗凝血藥物者需注意,維生素K含量可能影響藥效<br /> 膽結石患者避免大量攝取,可能加劇膽囊收縮<br /> 術前兩週應停用,防止延長凝血時間<br /> 嬰幼兒建議避免使用精油成分<br /> 甲狀腺機能低下者需監測,可能干擾碘吸收<br /> 癲癇患者慎用,高劑量可能影響神經傳導

    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    蒔蘿(Anethum graveolens)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含有單萜類、黃酮類、香豆素類及多酚化合物。主要活性成分藏茴香酮(carvone)和檸檬烯(limonene)具顯著抗氧化能力,能清除自由基並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,其抗氧化效力與維生素C相當。

    體外實驗證實蒔蘿精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等致病菌具抑制效果,最低抑菌濃度(MIC)介於0.5-2.0 μL/mL。抗炎機制研究指出,其提取物可抑制COX-2和iNOS表現,降低促炎細胞因子IL-6、TNF-α分泌達40-60%。

    動物實驗顯示蒔蘿種子水提物能使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降低35%,同時提升肝臟抗氧化酶活性。臨床試驗發現每日補充3克蒔蘿粉持續6週,可降低總膽固醇15%和LDL-C 22%。其解痙作用與抑制鈣離子通道和膽鹼能受體有關,能有效緩解腸道平滑肌痙攣。

    最新研究發現蒔蘿提取物中的芹菜素(apigenin)可誘導結腸癌細胞凋亡,透過活化caspase-3路徑使癌細胞存活率降低50%。神經保護作用研究指出,其揮發成分能抑制乙醯膽鹼酯酶活性達65%,可能改善認知功能。

    📝 養身健康食譜(一)

    📝 養身健康(二)

    重要提醒:
    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