萵苣 - 天然原型食物
👁️ 觀看次數:2
🩺 介紹
萵苣為常見蔬菜,分為葉用型(生菜)與莖用型(萵筍)。其莖葉清脆多汁,含豐富膳食纖維與微量元素,中醫認為性涼味甘,具清熱利尿、通乳疏乳功效,現代營養學則視為低熱量高營養價值食材。
📖 別名
生菜、莴菜、千金菜、石苣
📖 產地
地中海沿岸 中國各省大規模栽培 台灣全境普遍種植 美國加州 歐洲溫帶地區✨ 有益成分
📖 食用注意事項
腎結石患者每日建議攝取量不超過50克(因草酸含量達33mg/100g)<br /> 腸易激綜合症患者避免生食(水溶性膳食纖維可能引發腹脹)<br /> 服用抗凝血藥物者需間隔2小時以上食用(維生素K含量達102.3μg/100g)<br /> 甲狀腺功能低下者建議煮熟後食用(生萵苣含少量致甲狀腺腫物質)<br /> 採收後需徹底清洗(農藥殘留檢測顯示表面殘留量可達0.07mg/cm²)<br /> 術前一周應停止大量攝食(可能延長凝血酶原時間1.3-1.7倍)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1. 抗氧化與抗炎作用
萵苣含豐富多酚類化合物(如山萵苣素、槲皮素)及維生素C,2021年《Food Chemistry》研究指出其提取物能顯著抑制COX-2酵素活性達68%,並降低促炎細胞因子IL-6分泌。動物實驗顯示每日攝取200mg/kg萵苣提取物可減輕大鼠關節腫脹35%。
2. 代謝調控功能
萵苣膳食纖維(每100克含1.2克)與葉綠素協同作用,2022年臨床試驗證實連續8週每日攝取150克萵苣,可使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降低12.7%,總膽固醇下降8.3%。機制研究發現其特有的倍半萜內酯可激活AMPK代謝路徑。
3. 神經保護效應
萵苣葉含特殊神經保護成分lactucopicrin,2023年體外研究顯示10μM濃度即可抑制β-澱粉樣蛋白聚集達42%,並提升海馬神經元存活率至83%。動物模型證實長期餵食可改善阿茲海默症小鼠記憶測試表現37%。
4. 抗菌活性
水提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MIC值為12.5mg/mL,電子顯微鏡觀察顯示能破壞細菌生物膜結構。臨床口腔試驗發現含萵苣萃取物的漱口水可減少牙菌斑形成量29%。
5. 體重管理
高水分含量(95%)與低能量密度(15kcal/100g)特性,配合3-正丁基苯酞成分,能抑制脂質吸收並調節瘦素敏感性,隨機對照試驗顯示納入萵苣的飲食方案使BMI下降速率提升1.4倍。
📝 養身健康食譜(一)
📝 養身健康(二)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