芋 - 天然原型食物
👁️ 觀看次數:2
🩺 介紹
芋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地下塊莖富含澱粉質,自古作為重要糧食作物。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,能益脾胃、調中氣,現代營養學則重視其高纖維與多種微量元素的特性。
📖 別名
芋艿、芋仔、芋頭
📖 產地
印度 馬來半島 中國長江流域 台灣(大甲芋頭、甲仙芋頭等特色品種)✨ 有益成分
📖 食用注意事項
生芋頭含草酸鈣針晶體,接觸未煮熟的汁液可能引發接觸性皮膚炎<br /> 烹調時需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達85℃以上以分解刺激性物質<br /> 甲狀腺功能異常者應避免大量攝食,因硫苷類物質可能影響碘吸收<br /> 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計算每日鉀攝取總量,建議每餐不超過50克芋頭<br /> 術後腸道功能未恢復者應暫停食用,避免高纖維含量加重腸脹氣<br /> 與抗凝血藥物併用時需注意,維生素K含量可能影響藥物效果<br /> 幼兒及老年人建議以芋泥形式食用,降低嗆咳風險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現代醫學研究指出,芋頭(Colocasia esculenta)富含抗性澱粉、膳食纖維及多酚類化合物,其藥理作用主要表現於以下方面:
1. 血糖調控:抗性澱粉因不易被小腸消化,可延緩葡萄糖吸收,動物實驗顯示連續攝取芋頭澱粉8週能顯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(p<0.05),並改善胰島素阻抗。
2. 腸道健康:芋頭黏液中的葡甘露聚糖可作為益生元,促進雙歧桿菌增殖,臨床試驗發現每日攝取200克蒸芋頭,持續4週後,受試者糞便中短鏈脂肪酸濃度提升27%。
3. 抗氧化活性:芋頭多酚提取物在體外實驗中展現強自由基清除能力,ORAC值達12,000 μmol TE/100g,紫色品種的花青素含量尤高,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達68%。
4. 心血管保護:芋頭鉀含量達591mg/100g,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鉀飲食與降低21%中風風險相關,其水溶性纖維同時具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作用。
5. 抗發炎作用:芋頭蛋白提取物在細胞實驗中可抑制TNF-α誘導的NF-κB活化,小鼠足腫脹模型顯示局部施用芋頭凝膠能減少37%炎症介質PGE2生成。
📝 養身健康食譜(一)
📝 養身健康(二)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