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藷 - 天然原型食物
👁️ 觀看次數:2
🩺 介紹
甘藷是常見的塊根作物,外皮顏色從淡黃到深紫不等,富含多種營養成分。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,能補中和血、益氣生津、寬腸通便。現代營養學研究顯示其高膳食纖維特性,且含豐富維生素A、C及礦物質,被WHO評為最佳蔬菜冠軍。
📖 別名
地瓜、番薯、紅薯、甜薯、山芋
📖 產地
中美洲熱帶地區 台灣(主要產地在雲林、彰化、台南) 中國大陸 日本 東南亞國家 非洲地區✨ 有益成分
📖 食用注意事項
糖尿病患者需計算醣類攝取量,每100g甘藷含20g碳水化合物<br /> 腎功能不全者應注意鉀離子攝取,每100g含337mg鉀<br /> 胃食道逆流患者避免空腹大量食用<br /> 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建議煮熟食用,因生甘藷含甲狀腺腫素原(goitrogen)<br /> 避免與柿子同食,單寧酸可能形成胃結石<br /> 發芽部位需徹底切除,含毒性甘藷酮(ipomeamarone)<br /> 儲存溫度低於13°C易產生硬化中心現象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甘藷(Ipomoea batatas)現代醫學研究顯示其含豐富膳食纖維、β-胡蘿蔔素、維生素C及多酚類化合物。
1. 抗氧化作用:紫甘藷含花青素(anthocyanins)可清除自由基,動物實驗證實能降低氧化壓力指標MDA濃度達30%,並提升SOD活性。橘色甘藷的β-胡蘿蔔素含量為胡蘿蔔1.5倍,具轉化維生素A前驅物功能。
2. 血糖調控:甘藷蛋白質sporamin經大鼠實驗證實能抑制α-葡萄糖苷酶活性,延緩碳水化合物分解。臨床試驗發現糖尿病患者每日攝取400g煮熟甘藷,連續8週後空腹血糖下降12%。
3. 腸道健康:抗性澱粉含量達乾重15-20%,可促進益生菌增殖。人體試驗顯示每日攝取200g甘藷,糞便中雙歧桿菌數量增加3倍。
4. 心血管保護:甘藷葉含楊梅素(myricetin)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,體外實驗顯示能降低LDL氧化達40%。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每週食用5次甘藷者,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8%。
5. 抗癌潛力:紫甘藷萃取物在體外實驗中誘導結腸癌細胞凋亡率達65%,機制涉及調控Bax/Bcl-2蛋白比例及活化caspase-3。
📝 養身健康食譜(一)
📝 養身健康(二)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