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筍 - 天然原型食物
👁️ 觀看次數:2
🩺 介紹
竹筍是竹的幼嫩芽苗部位,外有層層筍殼包覆,質地清脆且富含纖維。中醫認為其性微寒味甘,具有清熱化痰、利水消腫功效,現代營養學則視為低熱量高纖維的天然健康食材。
📖 別名
竹萌、竹芽、竹胎
📖 產地
中國大陸(浙江、福建、四川等地) 台灣(南投、嘉義等山區特別盛產)✨ 有益成分
📖 食用注意事項
· 腎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攝取量,因草酸含量(每100克約80mg)可能影響鈣質吸收<br /> · 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建議充分煮熟後食用,生竹筍含微量硫氰酸鹽<br /> · 消化性潰瘍急性期應避免,粗纖維可能刺激胃黏膜<br /> · 痛風患者每日建議攝取量不超過50克,因嘌呤含量約25mg/100g<br /> · 服用抗凝血藥物者需注意,維生素K含量可能影響藥效<br /> · 6個月以下嬰兒不宜作為副食品,因消化道尚未發育完全<br /> · 新鮮竹筍應煮沸15分鐘以上以分解氰苷類物質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竹筍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,現代研究證實其膳食纖維含量達2.8-3.5%,可促進腸道益生菌增殖並調節脂質代謝。
竹筍特有的竹黃酮(bambusoflavone)經體外實驗顯示具抗發炎特性,能抑制COX-2酵素活性達42%(Food Chem Toxicol, 2019)。竹筍多糖體在動物實驗中表現出免疫調節功能,可提升巨噬細胞吞噬率達35%。
含有的γ-氨基丁酸(GABA)每100克約12-15mg,研究指出連續攝取4週可顯著降低自發性高血壓大鼠收縮壓(J Agric Food Chem, 2018)。竹筍萃取物在細胞實驗中顯示抑制α-葡萄糖苷酶活性達67%,具潛在控糖效果。
近期代謝組學研究發現,竹筍中的特有酚酸(如對香豆酸)可調節腸道菌群β多樣性,增加阿克曼氏菌(Akkermansia)豐度3.2倍(Nutrients, 2021)。竹筍殼萃取物含竹烯醇(bambuterol)成分,體外實驗顯示抑制非小細胞肺癌增殖IC50值為48μM。
📝 養身健康食譜(一)
📝 養身健康(二)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