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石蠶 - 天然原型食物

👁️ 觀看次數:2

🩺 介紹

草石蠶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其螺旋狀肥大的地下塊莖形似蠶蛹,質地脆嫩多汁。可醃漬作醬菜食用,亦具藥用價值,中醫認為能滋陰潤肺、補虛健脾,現代營養學則關注其特殊糖類成分。

📖 別名

甘露子、寶塔菜、地蠶

📖 產地

中國華北、華中地區 台灣(人工栽培)

✨ 有益成分

  • 水蘇糖 (Stachyose): 功能性低聚糖,可作為益生元促進雙歧桿菌增殖,改善腸道菌相,增強鈣質吸收率
  • 膽鹼 (Choline): 維生素B群相關物質,參與神經傳導物質合成,有助肝臟脂質代謝與細胞膜結構維護
  • 多酚類化合物 (Polyphenols): 含綠原酸等成分,具抗氧化活性,能清除自由基,減輕發炎反應,降低氧化壓力對細胞的損傷
  • 📖 食用注意事項

    1. 含較高草酸(每100g約含230mg),腎結石患者應限制攝取量<br /> 2. 生食可能引起輕微消化道不適,建議煮熟後食用<br /> 3. 與抗凝血藥物併用時需謹慎,因含維生素K(每100g約89μg)<br /> 4. 過敏體質者首次食用應小劑量測試,曾報告0.3%接觸性皮炎案例<br /> 5. 每日建議攝取量不超過200克鮮品,過量可能導致腹脹<br /> 6. 甲狀腺功能異常者應諮詢醫師,因含少量硫代葡萄糖苷<br /> 7. 加工製品(糖漬品)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含糖量

    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    草石蠶(Stachys sieboldii Miq.)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含有多種活性成分:

    1. 多醣體與抗氧化作用:其塊莖富含水溶性多醣體,體外實驗證實可清除DPPH自由基,對抗H2O2誘導的氧化應激,抗氧化能力相當於0.2mM抗壞血酸

    2. 神經保護效應:動物實驗發現乙醇提取物能改善東莨菪鹼誘導的記憶損傷,機制可能與調節海馬區BDNF/TrkB信號通路相關,劑量200mg/kg時效果顯著

    3. 抗腫瘤潛力:體外研究顯示多酚提取物對肝癌HepG2細胞具選擇性抑制,IC50值為78μg/mL,誘導細胞週期停滯於G2/M期

    4. 腸道菌群調節:連續餵食含5%草石蠶粉飼料4週的小鼠,腸道中雙歧桿菌數量增加2.3倍,同時降低大腸桿菌比例

    5. 抗疲勞作用:游泳耐力測試顯示,給予草石蠶水提物(400mg/kg)組別較對照組延長游泳時間達42%,肌糖原儲備增加37%

    6. 降血糖潛力:STZ誘導糖尿病大鼠模型實驗中,每日口服300mg/kg提取物可使空腹血糖下降34%,作用機制涉及PPARγ受體活化

    2021年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》研究指出其特殊寡糖(stachyose)含量達乾重的65%,具顯著益生元效果

    📝 養身健康食譜(一)

    📝 養身健康(二)

    重要提醒:
    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