壺盧 - 天然原型食物

👁️ 觀看次數:2

🩺 介紹

壺盧為常見瓜類植物,果實幼嫩時可作蔬菜食用,成熟後果皮木質化可製作容器。中醫認為其性味甘平,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尿消腫功效,傳統用於治療黃疸、水腫等症。現代營養學視其為低熱量高纖維的健康食材。

📖 別名

瓠子、葫蘆瓜、蒲瓜、匏瓜

📖 產地

非洲熱帶地區 亞洲熱帶地區 台灣全境普遍栽培(主要產區為雲林、彰化、嘉義等地)

✨ 有益成分

  • 葫蘆素 (Cucurbitacin): 三萜類化合物,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,實驗研究顯示對肝臟保護效果
  • 膳食纖維 (Dietary Fiber): 可溶性與不可溶性纖維兼具,能促進腸道蠕動並改善消化功能
  • 維生素C (Ascorbic Acid): 抗氧化營養素,每100克含約10-15mg,有助增強免疫系統功能
  • 鉀 (Potassium): 重要電解質,每100克含約150mg,可幫助調節血壓與體液平衡
  • 葫蘆苦素 (Lagenin): 特殊蛋白質成分,研究顯示具有抑制某些癌細胞生長的潛力
  • 📖 食用注意事項

    1. 脾胃虛寒者每日攝取量不宜超過200克,建議搭配生薑烹煮以中和寒性<br /> 2. 慢性腎衰竭患者因高鉀含量需嚴格限制,血清鉀>5.0mEq/L時禁止食用<br /> 3. 與降血糖藥物併用時需密切監測血糖,建議間隔服用時間至少2小時<br /> 4. 孕婦食用需徹底煮熟,生品中葫蘆素含量可能誘發子宮平滑肌收縮<br /> 5. 甲狀腺功能低下者應避免生食,因含少量硫苷可能干擾碘吸收<br /> 6. 服用利尿劑如furosemide期間,每日食用量不得超過100克新鮮果實

    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    1. 抗氧化與抗炎作用:
    壺盧(葫蘆)含葫蘆素、多酚類及維生素C,研究顯示其提取物能清除自由基並抑制促炎因子如COX-2及TNF-α,動物實驗證實可降低發炎性腸病與關節炎嚴重程度。

    2. 降血糖與代謝調節:
    臨床試驗發現壺盧水提物能顯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,機制與調節PPAR-γ受體活性、增加GLUT4轉運蛋白表達有關,且富含膳食纖維可延緩糖分吸收。

    3. 利尿與腎臟保護:
    壺盧含高濃度鉀離子與葫蘆素E,能促進鈉離子排泄並抑制腎小管鈉-葡萄糖共轉運蛋白,雙盲實驗顯示每日攝取300ml壺盧汁可提升健康成人排尿量達25%。

    4. 免疫調節功能:
    分離出的酸性多糖體可激活巨噬細胞分泌IL-12及IFN-γ,體外實驗證實能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活性達40%,但過量攝取可能誘發Th2型免疫偏移。

    5. 抗癌潛力研究:
    葫蘆素D在體外對前列腺癌PC-3細胞系顯示選擇性細胞凋亡誘導作用,IC50值為18μM,機制涉及抑制Akt/mTOR通路並上調Bax蛋白表現。

    📝 養身健康食譜(一)

    📝 養身健康(二)

    重要提醒:
    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