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蒡 - 天然原型食物

👁️ 觀看次數:2

🩺 介紹

牛蒡為二年生草本植物,根部深褐色長條狀富含纖維質。其嫩葉與肉質根均可食用,在傳統中醫被歸類為清熱解毒藥材,現代營養學則認為其富含菊糖、膳食纖維及多酚類化合物,具有調節腸道機能與抗氧化作用。

📖 別名

牛菜、大力子、惡實、東洋參

📖 產地

歐洲 亞洲溫帶地區 中國(江蘇、山東) 日本 台灣(台南、嘉義等地有大面積栽培)

✨ 有益成分

  • 菊糖 (Inulin): 水溶性膳食纖維,作為益生元促進腸道益菌生長,幫助調節血糖和膽固醇
  • 綠原酸 (Chlorogenic Acid): 強效抗氧化劑,具有抗發炎和抑制病毒活性作用,能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
  • 多酚類化合物 (Polyphenols): 包含咖啡酸、槲皮素等成分,可增強血管彈性並改善微循環
  • 牛蒡子苷 (Arctiin): 木脂素類化合物,研究顯示具有調節免疫功能和潛在抗腫瘤活性
  • 📖 食用注意事項

    菊糖含量高可能引發腸易激症候群患者腹脹或腹瀉<br /> 含多酚氧化酶易褐變,建議切後立即烹調<br /> 與抗凝血藥物併用可能增強出血風險(INR值變化需監測)<br /> 甲狀腺功能低下者長期大量攝食可能影響碘吸收<br /> 塊根表皮聚酮類物質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(建議削皮處理)<br /> 儲存超過7日木質素含量增加30%影響口感

    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    牛蒡(Arctium lappa)根莖含菊糖(inulin)佔乾重45-65%,具益生元特性可調節腸道菌群。多酚類成分如咖啡醯奎寧酸衍生物(1.5-3.2 mg/g乾重)具抗氧化能力,體外實驗顯示DPPH自由基清除率達78-92%。

    動物實驗顯示牛蒡膳食纖維(每日5g/kg體重)可降低高脂飲食大鼠總膽固醇18-22%,並提升短鏈脂肪酸產量35-40%。牛蒡子中的牛蒡苷(arctiin)經腸道菌代謝為arctigenin,體外研究顯示對乳腺癌細胞MCF-7的IC50為25-30 μM。

    臨床試驗發現牛蒡根萃取物(每日1.2g)連續8週可使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血糖降低12-15%,胰島素敏感性指數改善18%。其乙醇萃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(MIC 0.5-1 mg/ml)和白色念珠菌(MIC 2-4 mg/ml)顯示抑制效果。

    最新研究指出牛蒡多醣體(分子量50-100 kDa)可透過TLR4/NF-κB路徑調節巨噬細胞活性,降低IL-6分泌量達40-60%。

    📝 養身健康食譜(一)

    📝 養身健康(二)

    重要提醒:
    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