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常覺得左邊腰痠,尤其是工作完之後,本身有一點輕微椎間盤突出,-中醫藥網路諮詢結果
您的基本資料:基本資料
41-50歲,男
舌頭顏色
淡紅
舌苔
薄白正常無異樣
體態
微肥
冷熱感覺
沒特別感覺
大便狀況
正常成形
小便狀況
顏色:正常,頻率:正常
問題說明:
常常覺得左邊腰痠,尤其是工作完之後,本身有一點輕微椎間盤突出,
諮詢結果:
一、病因病機分析:
患者左側腰痠與輕度椎間盤突出相關,中醫歸屬於「痺證」範疇。主要病機為:
1. 肝腎不足:年過四旬肝腎漸虛,腰為腎之府,腎精虧虛則筋骨失養
2. 氣滯血瘀:久坐勞損導致局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
3. 經脈失濡:工作勞累後症狀加重,顯示氣血調節能力下降
4. 體型微胖需兼顧痰濕阻絡的病機可能
二、治療原則:
補益肝腎為主,佐以活血通絡、強筋壯骨
三、科學中藥建議:
1. 處方組成:
- 杜仲3克(補肝腎,強筋骨)
- 續斷3克(續折傷,通血脈)
- 懷牛膝3克(引藥下行,補益肝腎)
- 骨碎補2克(補腎強骨,活血止痛)
- 丹參3克(活血祛瘀,改善局部循環)
- 威靈仙2克(通經活絡,祛風除濕)
- 桑寄生3克(祛風濕,補肝腎)
- 茯苓3克(健脾利濕,防滋膩礙胃)
2. 服用方法:每日3次,飯後溫水送服,每次4克
四、傳統水煎藥方劑:
1. 處方組成:
- 杜仲15克
- 續斷12克
- 懷牛膝12克
- 骨碎補10克
- 丹參10克
- 雞血藤15克
- 桑寄生12克
- 土鱉蟲6克(破血逐瘀,治腰部陳舊瘀傷)
- 茯苓12克
- 白朮10克(健脾燥濕,標本兼治)
- 延胡索10克(理氣止痛)
2. 煎服法:
加水1000ml浸泡30分鐘,武火煮沸後文火煎煮至300ml,每日1劑分2次溫服
五、調養建議:
1. 配合腰部核心肌群鍛鍊(如橋式運動)
2. 工作間隔每小時做腰部伸展操
3. 避免彎腰搬重物
4. 可適度熱敷患處(溫度控制在45℃以下)
六、注意事項:
1. 若服藥後出現口乾或便秘,可酌加知母6克
2.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需調整處方
3. 建議配合針灸治療(取腎俞、大腸俞、委中等穴)
4. 連續服藥2週後需評估療效調整劑量
需強調中藥治療需配合生活型態調整,椎間盤問題屬慢性勞損,治療需有耐心。若出現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加重,應立即就醫檢查。
患者左側腰痠與輕度椎間盤突出相關,中醫歸屬於「痺證」範疇。主要病機為:
1. 肝腎不足:年過四旬肝腎漸虛,腰為腎之府,腎精虧虛則筋骨失養
2. 氣滯血瘀:久坐勞損導致局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
3. 經脈失濡:工作勞累後症狀加重,顯示氣血調節能力下降
4. 體型微胖需兼顧痰濕阻絡的病機可能
二、治療原則:
補益肝腎為主,佐以活血通絡、強筋壯骨
三、科學中藥建議:
1. 處方組成:
- 杜仲3克(補肝腎,強筋骨)
- 續斷3克(續折傷,通血脈)
- 懷牛膝3克(引藥下行,補益肝腎)
- 骨碎補2克(補腎強骨,活血止痛)
- 丹參3克(活血祛瘀,改善局部循環)
- 威靈仙2克(通經活絡,祛風除濕)
- 桑寄生3克(祛風濕,補肝腎)
- 茯苓3克(健脾利濕,防滋膩礙胃)
2. 服用方法:每日3次,飯後溫水送服,每次4克
四、傳統水煎藥方劑:
1. 處方組成:
- 杜仲15克
- 續斷12克
- 懷牛膝12克
- 骨碎補10克
- 丹參10克
- 雞血藤15克
- 桑寄生12克
- 土鱉蟲6克(破血逐瘀,治腰部陳舊瘀傷)
- 茯苓12克
- 白朮10克(健脾燥濕,標本兼治)
- 延胡索10克(理氣止痛)
2. 煎服法:
加水1000ml浸泡30分鐘,武火煮沸後文火煎煮至300ml,每日1劑分2次溫服
五、調養建議:
1. 配合腰部核心肌群鍛鍊(如橋式運動)
2. 工作間隔每小時做腰部伸展操
3. 避免彎腰搬重物
4. 可適度熱敷患處(溫度控制在45℃以下)
六、注意事項:
1. 若服藥後出現口乾或便秘,可酌加知母6克
2.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需調整處方
3. 建議配合針灸治療(取腎俞、大腸俞、委中等穴)
4. 連續服藥2週後需評估療效調整劑量
需強調中藥治療需配合生活型態調整,椎間盤問題屬慢性勞損,治療需有耐心。若出現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加重,應立即就醫檢查。
重要提醒:
本系統[無真人及醫師服務],此結果由AI提供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
本系統[無真人及醫師服務],此結果由AI提供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