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清稀的鼻水、輕微咳嗽、有一點痰、輕微頭痛跟喉嚨痛-中醫藥網路諮詢結果

您的基本資料:

基本資料

41-50歲,男

舌頭顏色

淡紅

舌苔

薄白正常無異樣

體態

微肥

冷熱感覺

怕冷

大便狀況

正常成形

小便狀況

顏色:濃黃,頻率:正常
問題說明:
流清稀的鼻水、輕微咳嗽、有一點痰、輕微頭痛跟喉嚨痛

諮詢結果:
一、辨證分析:
患者屬「風寒外感」證型,主要病機為寒邪束表、肺氣失宣。怕冷、清稀鼻水、薄白苔為風寒襲表;咳嗽痰稀為寒邪犯肺;喉嚨痛屬寒鬱化熱初期徵象,小便濃黃則提示體內略有鬱熱。雖體型微胖多見痰濕,但當前表證為主,裡濕徵象未顯。

二、建議方劑:
(一)科學中藥:
1. 葛根湯加減方
組成:葛根(4g)、麻黃(3g)、桂枝(3g)、白芍(3g)、生薑(2g)、大棗(2g)、桔梗(3g)、黃芩(2g)、甘草(2g)
劑量:每次5-6克,每日3次,飯後溫服

(二)傳統水煎藥:
處方:荊防敗毒散合甘桔湯加減
組成:
荊芥 9g
防風 9g
羌活 6g
獨活 6g
柴胡 6g
前胡 9g
桔梗 10g
生甘草 5g
茯苓 10g
川芎 6g
薄荷 3g(後下)
生薑 3片
劑量:每日1帖,加水1000ml煎煮至300ml,分2次溫服

三、加減要點:
1. 咽痛明顯加牛蒡子9g、射干6g
2. 咳嗽較甚加紫菀10g、款冬花10g
3. 頭痛劇烈加白芷6g、蔓荊子9g

四、調護建議:
1. 忌食生冷瓜果及冰飲
2. 以蔥白3根、生薑5片煮水代茶飲
3. 頸後大椎穴處以吹風機溫熱法驅寒
4. 服藥後啜熱粥助藥力發散

注意事項:若服藥2日未見改善,或出現發熱、痰轉黃稠等化熱徵象,應立即調整處方。高血壓患者使用麻黃需謹慎,可改用紫蘇葉9g替代。
重要提醒:
本系統[無真人及醫師服務],此結果由AI提供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
分享到 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