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總是覺得力不從心、容易累,連平常的小事都感到吃力,是不是體內氣血不足?應該怎麼補身體呢?-中醫藥網路諮詢結果

您的基本資料:

基本資料

41-50歲,女

舌頭顏色

淡紅

舌苔

薄白正常無異樣

體態

微瘦

冷熱感覺

沒特別感覺

大便狀況

正常成形

小便狀況

顏色:正常,頻率:正常
問題說明:
我總是覺得力不從心、容易累,連平常的小事都感到吃力,是不是體內氣血不足?應該怎麼補身體呢?

諮詢結果:
以下為中醫辨證分析及調理建議:

**中醫辨證分析**
患者主要症狀「氣虛勞損」特徵明顯,屬「氣血兩虛」證型。雖舌象、二便未見明顯異常,但長期氣血耗損已達「虛不受補」階段,臟腑機能雖勉強維持基礎運作,卻無法應付日常消耗。此類「隱性虛損」常見於中年腦力勞動者,多因長期思慮耗氣、久坐傷脾所致。

**用藥思路**
宜採用「補氣為君,益血為臣,佐以醒脾」原則。重用黃耆提振宗氣,輔四君子健運中焦,佐少量當歸使氣血相生。特別加入葛根升發陽明經氣,改善大腦與肌肉能量代謝。

**科學中藥建議**
▶️改良八珍益氣湯(濃縮顆粒劑)
• 黃耆 3.0克(君)
• 黨參 2.0克(臣)
• 白朮 1.5克(臣)
• 茯苓 1.5克(佐)
• 當歸 1.0克(使)
• 葛根 1.5克(使)
• 炙甘草 0.5克(使)
每日三次,飯前溫水沖服,連續服用兩週後改為早晚各一次

**傳統水煎藥方**
▶️益氣聰明湯加減
生黃耆30克 黨參15克
炒白朮12克 茯苓9克
當歸身6克 葛根20克
升麻3克 陳皮6克
炙甘草6克 紅景天9克

煎服法:
1. 藥材浸泡30分鐘,水量淹過藥面三指
2. 武火煮沸後轉文火慢煎40分鐘
3. 濾取頭煎藥液後,加開水再煎30分鐘
4. 混合兩次藥液分早晚溫服
5. 每週服用五劑,休兩日,連續四周

**生活調攝要點**
1. 卯時(清晨5-7點)練習八段錦「兩手托天理三焦」式
2. 巳時(上午9-11點)脾經當令時飲用黃耆3片、紅棗2枚(去核)悶泡茶
3. 未時(下午1-3點)小憩15分鐘養心氣
4. 戌時(晚上7-9點)用艾草足浴包泡腳15分鐘

**注意事項**
服用期間若出現口乾、睡眠不安等化熱徵兆,應將黃耆減量至15克,並加入麥冬9克。建議配合脈診每月調整用藥,氣虛改善後可逐步轉換為丸劑緩補。
重要提醒:
本系統[無真人及醫師服務],此結果由AI提供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
分享到 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