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示意圖片非真人拍攝
舌尖紅、舌二側齒㾗、腦部良性腫瘤無症狀、口乾、皮膚乾、頭皮屑-中醫藥調理參考建議
👁️ 觀看次數:37
基本資料
41-50歲,女
舌頭顏色
淡白
舌苔
厚白
體態
正常
冷熱感覺
怕冷
大便狀況
便祕
小便狀況
顏色:正常,頻率:正常
問題說明:
舌尖紅、舌二側齒㾗、腦部良性腫瘤無症狀、口乾、皮膚乾、頭皮屑
諮詢結果:
一、辨證分析:
患者舌淡白、苔厚白、畏寒為陽虛寒濕之象,但伴隨舌尖紅、口乾、皮膚乾、便秘等上焦虛熱、津液不潤的矛盾證候,屬「上熱下寒」夾雜「陽虛水停」體質。舌側齒痕提示脾虛濕盛,頭皮屑與血虛風燥相關,腦部腫瘤(無症狀)可從痰瘀阻絡角度輔助思考。
二、治療方向:
以「溫腎陽、健脾胃」為本,「清心火、潤燥通便」為標,佐以「化痰瘀、祛風潤燥」調理。採「引火歸元」配伍原則,忌用苦寒直折。
三、科學中藥建議:
1. 附子理中湯 4克(溫中散寒)
2. 濟生腎氣丸 3克(溫陽利水)
3. 甘露飲 2克(養陰清虛熱)
4. 麻子仁丸 2克(潤腸通便)
每日三次,飯前溫水送服,建議先服用2週後調整。
四、傳統水煎藥方:
組方:
炮附子6克(先煎40分鐘)
乾薑5克
白朮10克
茯苓15克
肉蓯蓉12克
當歸尾9克
麥門冬10克
淡竹葉6克
牡丹皮8克
澤瀉9克
火麻仁12克
桃仁6克(打碎)
炙甘草3克
煎服法:
1. 炮附子先煎40分鐘去麻味
2. 加入其餘藥材再煎30分鐘
3. 取頭煎、二煎混合分早晚溫服
4. 每日一帖,連服7日後停藥3日觀察
五、注意事項:
1.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瓜果、冰品
2. 可配合每日晨起揉腹200下(順時針)
3. 頭皮屑建議用側柏葉30克煮水外洗
4. 若出現口瘡加重或便秘未緩解,需立即回診調整方劑
此方劑以溫陽化氣為核心,通過附子理中配伍濟生腎氣振奮脾腎陽氣,佐麥冬、竹葉清上焦虛火,桃仁、麻仁潤腸通便兼活血,牡丹皮清血分鬱熱。需嚴格控制附子煎煮時間,建議由合格中醫師監督用藥。
患者舌淡白、苔厚白、畏寒為陽虛寒濕之象,但伴隨舌尖紅、口乾、皮膚乾、便秘等上焦虛熱、津液不潤的矛盾證候,屬「上熱下寒」夾雜「陽虛水停」體質。舌側齒痕提示脾虛濕盛,頭皮屑與血虛風燥相關,腦部腫瘤(無症狀)可從痰瘀阻絡角度輔助思考。
二、治療方向:
以「溫腎陽、健脾胃」為本,「清心火、潤燥通便」為標,佐以「化痰瘀、祛風潤燥」調理。採「引火歸元」配伍原則,忌用苦寒直折。
三、科學中藥建議:
1. 附子理中湯 4克(溫中散寒)
2. 濟生腎氣丸 3克(溫陽利水)
3. 甘露飲 2克(養陰清虛熱)
4. 麻子仁丸 2克(潤腸通便)
每日三次,飯前溫水送服,建議先服用2週後調整。
四、傳統水煎藥方:
組方:
炮附子6克(先煎40分鐘)
乾薑5克
白朮10克
茯苓15克
肉蓯蓉12克
當歸尾9克
麥門冬10克
淡竹葉6克
牡丹皮8克
澤瀉9克
火麻仁12克
桃仁6克(打碎)
炙甘草3克
煎服法:
1. 炮附子先煎40分鐘去麻味
2. 加入其餘藥材再煎30分鐘
3. 取頭煎、二煎混合分早晚溫服
4. 每日一帖,連服7日後停藥3日觀察
五、注意事項:
1.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瓜果、冰品
2. 可配合每日晨起揉腹200下(順時針)
3. 頭皮屑建議用側柏葉30克煮水外洗
4. 若出現口瘡加重或便秘未緩解,需立即回診調整方劑
此方劑以溫陽化氣為核心,通過附子理中配伍濟生腎氣振奮脾腎陽氣,佐麥冬、竹葉清上焦虛火,桃仁、麻仁潤腸通便兼活血,牡丹皮清血分鬱熱。需嚴格控制附子煎煮時間,建議由合格中醫師監督用藥。
重要提醒:
本系統[無真人及醫師服務],此結果由AI提供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
本系統[無真人及醫師服務],此結果由AI提供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