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柴胡湯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
👁️ 觀看次數:3

📚 出處

《傷寒論》《金匱要略》 張仲景

🩺 主治

少陽陽明合病,往來寒熱,胸脅苦滿,心下急痛,嘔不止,鬱鬱微煩,大便不解或下利,舌苔黃,脈弦數有力

✨ 功效

和解少陽,內瀉熱結

📖 方義

柴胡配黃芩和解少陽,大黃配枳實瀉下陽明熱結,芍藥緩急止痛,半夏配生薑和胃止嘔,大棗調和諸藥。全方表裡雙解,既疏少陽之鬱,又瀉陽明之實

🧠 辯證要點

寒熱往來與胸脅脹滿並見,心下硬滿疼痛拒按,便秘或熱結旁流,脈弦數有力,舌苔黃厚

📘 功效白話文

同時治療感冒發熱與便秘腹脹,既能退燒緩解寒熱交替,又能通便消除腹部實痛,適用於感冒未解又併發腸胃炎症的狀況

➕ 加減

加延胡索、川楝子

腹痛明顯時加用,增強行氣止痛功效

加茵陳、梔子

黃疸明顯時加用,增強清熱利濕退黃效果

加竹茹、陳皮

嘔吐劇烈時加用,強化降逆止嘔作用

加厚朴、木香

腹脹嚴重時加用,增強行氣消脹功效

🌿 方劑配藥

  • 柴胡:24 克
  • 黃芩:9 克
  • 芍藥:9 克
  • 半夏:9 克
  • 生薑:15 克
  • 枳實:12 克
  • 大棗:4 克
  • 大黃:6 克
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- 抗炎作用:抑制炎症介質(如TNF-α、IL-6)釋放,調節NF-κB等發炎相關訊號通路。
- 免疫調節: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,平衡Th1/Th2細胞因子比例,改善免疫過度反應。
- 保肝利膽:促進膽汁分泌,降低血清轉氨酶(ALT、AST),抑制肝細胞纖維化。
- 胃腸功能調節:抑制胃酸過度分泌,加速腸道蠕動,緩解便祕及膽胰管阻塞。
- 降血脂及抗動脈硬化:降低總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,抑制血管內皮氧化損傷。
- 抗氧化:清除自由基,提升SOD、GSH-Px等抗氧化酶活性。
- 解熱鎮痛:抑制前列腺素E2合成,調節體溫中樞,減輕內毒素引起的發熱反應。
- 抗急性胰腺炎:抑制胰酶活化,減少胰腺組織水腫及壞死。
- 代謝調控:改善胰島素抵抗,調節血糖及游離脂肪酸代謝異常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男性
- 年齡:45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脅肋脹痛反覆發作3月餘,發熱(體溫38.2℃),口苦咽乾,大便乾結(3日未解),小便短赤。
- 伴隨症:脘腹脹滿拒按,心煩易怒,夜寐不安,食慾不振,舌質紅、苔黃厚膩,脈弦數有力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工作壓力大,飲食不規律,偏好油膩辛辣食物,有飲酒習慣(每日啤酒2-3瓶),偶有熬夜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少陽陽明合病,氣機鬱滯化熱,腑氣不通。
- 證型:少陽鬱熱兼陽明腑實證。
- 分析:脅痛、口苦、脈弦為少陽樞機不利;發熱、便秘、腹脹拒按、苔黃厚膩為陽明腑實熱結;心煩易怒為肝膽火旺上擾心神。

5. 治療方案
- 方劑:大柴胡湯加減
- 組成與劑量:
柴胡15g、黃芩9g、半夏9g、枳實12g、白芍10g、大黃6g(後下)、生薑3片、大棗5枚。
- 煎服法:水煎取汁400ml,大黃後下,每日1劑,分早晚溫服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服藥2劑後大便通暢,體溫降至37.3℃,脅痛減輕,腹脹緩解。
- 複診(5日後):調整大黃為3g,去生薑,加陳皮6g、茯苓10g以健脾化濕。續服7劑後,諸症基本消失,舌苔轉薄白,脈弦緩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:忌辛辣油膩、生冷食物,戒酒,建議定時清淡飲食。
- 生活調攝:避免熬夜及情緒激動,適度運動以疏泄肝氣。
- 禁忌:脾胃虛寒泄瀉者禁用;孕婦慎用;服用期間若腹瀉過度需減量或停藥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
年齡:48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右脅脹痛反覆發作3個月,伴發熱(體溫38.2℃)、口苦、噁心嘔吐。
- 伴隨症:大便乾結(3日未行)、腹脹拒按、食慾不振、心煩易怒、舌紅苔黃厚膩、脈弦數有力。
- 體徵:右上腹壓痛明顯,墨菲氏徵陽性,鞏膜輕度黃染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工作壓力大,飲食不規律,偏好油膩辛辣食物。
- 有膽結石病史5年,未規律治療。
- 偶爾飲酒,無吸菸習慣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少陽鬱熱未解,陽明腑實內結,兼夾濕熱蘊膽。
- 證型:少陽陽明合病,膽腑鬱熱兼氣滯腑實。
- 關鍵辨證點:寒熱往來(發熱)、脅痛嘔惡(少陽證);腹脹便秘、苔黃厚(陽明腑實);黃疸、苔膩(濕熱蘊結)。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大柴胡湯加減
- 柴胡15g、黃芩9g、半夏9g、枳實12g、白芍9g、大黃6g(後下)、生薑15g、大棗4枚。
- 加減:加茵陳蒿15g(清利濕熱退黃)、鬱金12g(行氣解鬱)、金錢草20g(利膽排石)。
- 劑法:每日1劑,水煎分3次服,大黃後下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首週:服藥2劑後大便通暢,發熱退(體溫37.1℃),脅痛減輕;5劑後嘔惡消失,黃疸漸退。
- 第二週:原方去大黃,加白朮10g健脾,續服7劑,脅痛未再發作,食慾恢復,舌苔轉薄白。
- 隨訪:建議低脂飲食,配合膽結石調理方,3個月後超音波檢查結石縮小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油膩、辛辣、酒精,急性期暫停乳製品及高膽固醇食物。
- 特殊提示:大黃用量依大便情況調整,防止過瀉傷正;鞏膜黃染持續需排除膽道梗阻。
- 禁忌症:脾胃虛寒泄瀉、孕婦、血小板低下者慎用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重要提醒: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