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君子湯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2
📚 出處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 陳師文等
🩺 主治
脾胃氣虛證。面色萎白,語聲低微,氣短乏力,食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脈虛弱。
✨ 功效
益氣健脾
📖 方義
人參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,白朮為臣藥健脾燥濕,茯苓為佐藥健脾滲濕,炙甘草為使藥益氣和中調和諸藥。四藥合用體現『補氣從脾胃著手』的治療原則。
🧠 辯證要點
1. 脾胃運化功能減退(食少便溏)
2. 氣血生化不足(面色無華)
3. 舌脈氣虛之象(舌淡苔白,脈虛弱)
📘 功效白話文
增強消化吸收功能,改善營養狀態,提升體力與免疫力,緩解疲勞倦怠等氣虛症狀。
➕ 加減
加陳皮9克、半夏9克,用於脾胃虛弱兼痰濕(嘔吐痰多,胸脘痞悶)
加陳皮9克,用於脾胃氣虛兼氣滯(脘腹脹悶不舒)
加木香6克、砂仁6克,用於脾胃氣虛兼氣滯濕阻(脘腹脹痛,噯氣食少)
🌿 方劑配藥
- 人參:9 克
- 白朮:9 克
- 茯苓:9 克
- 炙甘草:6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1. **調節消化系統功能**
- 促進消化酶分泌(如胃蛋白酶、澱粉酶),增強胃腸動力,改善營養吸收。
- 對慢性胃炎、功能性消化不良有顯著療效,可能與調節胃酸分泌及黏膜修復相關。
2. **免疫調節作用**
- 提升T淋巴細胞、自然殺手細胞(NK細胞)活性,增強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反應。
- 增加免疫球蛋白(如IgA、IgG)水平,改善機體抗病能力。
3. **抗疲勞與抗氧化**
- 降低血清乳酸、尿素氮水平,延緩運動疲勞發生。
- 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、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(GSH-Px)活性,減少氧化應激損傷。
4. **改善代謝功能**
- 調節血糖與血脂代謝,可能通過胰島素敏感性和脂質代謝酶活性實現。
- 對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有潛在輔助治療作用。
5. **腸道菌群調節**
- 增加益生菌(如乳酸桿菌、雙歧桿菌)數量,抑制致病菌繁殖,改善腸道微生態平衡。
6. **抗炎與黏膜保護**
- 抑制促炎因子(如TNF-α、IL-6)釋放,減輕腸道及胃黏膜炎症反應。
- 促進黏蛋白分泌,增強胃腸黏膜屏障功能。
7. **神經內分泌調節**
- 調節下視丘-垂體-腎上腺軸(HPA軸),降低慢性壓力引起的皮質醇升高,緩解「脾虛」相關症狀。
8. **抗腫瘤輔助作用**
- 配合化療可減輕骨髓抑制,提升白血球數量,並降低化療藥物肝腎毒性。
9. **心血管保護**
- 輕度擴張血管,改善微循環,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。
10. **肝臟保護**
- 降低肝臟轉氨酶(ALT、AST)水平,抑制肝纖維化進程,機制可能與抗脂質過氧化相關。
(以上內容基於實驗研究及臨床文獻彙整,具體應用需依醫師診斷調整。)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42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長期食慾不振,飯後腹脹,疲倦乏力,大便稀溏(質軟不成形),日行2-3次。
- 伴隨症:面色萎黃無華,聲音低微,四肢痠軟,稍動即汗出,舌淡胖有齒痕、苔薄白,脈濡弱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工作壓力大,飲食不規律(常以冷食、外食為主),睡眠品質差,每日久坐少動。
4. 辯證分析
- 病因病機:飲食不節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氣血生化不足,致中焦氣虛。
- 證型:脾胃氣虛證(符合四君子湯「氣虛乏力、食少便溏」之主治)。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四君子湯(人參9g、白朮9g、茯苓9g、炙甘草6g)
- 加減:加陳皮6g、砂仁3g(後下)以行氣化滯,助脾胃運化。
- 煎服法:水煎取300ml,早晚溫服,飯前1小時服用,連服7日。
- 輔助調理:建議規律飲食,避食生冷油膩,配合輕度散步以助氣血流通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7日後:食慾稍增,腹脹減輕,大便轉為日1-2次、質稍成形,自覺體力略恢復。
- 二診調整:原方續服,加山藥15g加強健脾益氣,再服14日。
- 三診回報:面色轉潤,疲倦感明顯改善,舌齒痕減退,脈象較前有力。後以四君子湯製成丸劑,調理1個月鞏固療效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瓜果、油炸黏膩食物,避免暴飲暴食。
- 生活調攝:保持情緒舒暢,避免過勞,建議每日適度運動(如八段錦)。
- 特殊禁忌:外感發熱、實熱證(如口苦咽乾、便秘尿赤)者不宜使用;陰虛火旺(如舌紅少苔、潮熱盜汗)者需配伍養陰藥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女性|年齡:35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長期食慾不振,飯後腹脹,疲倦乏力,面色萎黃,大便稀溏(日行2-3次)。
- 伴隨症:稍動易汗出,氣短懶言,舌質淡胖有齒痕、苔薄白,脈濡弱。月經量少色淡,偶有頭暈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工作壓力大,飲食不規律,常外食且偏好冷飲。
- 無慢性病史,近期未服西藥,偶爾熬夜。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脾胃氣虛,運化失職,氣血生化不足。
- 辨證要點:
- 食少腹脹、便溏為脾失健運之象。
- 氣短乏力、舌淡脈弱屬氣虛證候。
- 面色萎黃、月經量少為氣血兩虛表現。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四君子湯(人參10g、白朮9g、茯苓9g、炙甘草6g)。
- 加減:
- 加陳皮6g、砂仁3g(理氣醒脾,緩腹脹)。
- 加黃耆15g、當歸10g(補氣生血,調月經)。
- 劑量:每日1劑,水煎分2次服,飯後溫服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7日:食慾改善,腹脹減輕,大便成形(日1-2次),仍感輕微乏力。
- 二診調整:原方去砂仁,加山藥15g,續服14日。
- 三診:面色轉紅潤,體力明顯恢復,月經量增多,舌脈趨向平和。後以四君子湯合八珍丸調理月餘鞏固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、油膩、過甜食物,避免暴飲暴食。
- 生活調攝:規律飲食,適度運動(如八段錦),避免過勞。
- 特殊禁忌:外感發熱、實熱證或濕熱內蘊者不宜單用此方。
- 藥後反應:若出現口乾或便秘,需調整劑量或加養陰藥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