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砂六君子湯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
👁️ 觀看次數:4

📚 出處

《古今名醫方論》 羅美

🩺 主治

脾胃氣虛兼痰阻氣滯證。症見脘腹脹滿疼痛、食少倦怠、嘔吐泄瀉、嗳氣頻作、咳嗽痰多色白等。

✨ 功效

益氣健脾,行氣化痰,和胃止痛

📖 方義

以四君子湯補氣健脾為基礎,加陳皮、半夏理氣化痰,配伍木香行氣止痛、砂仁化濕醒脾。全方標本兼治,補而不滯,行氣而不傷正。

🧠 辯證要點

1.氣虛表現:面色萎黃、氣短乏力、舌淡胖有齒痕
2.氣滯症狀:脘腹脹滿、食後尤甚、嗳氣頻作
3.濕阻特徵:嘔吐痰涎、大便溏薄、苔白膩

📘 功效白話文

增強消化機能,改善營養吸收,消除脹氣腹痛,化解消化道黏液,緩解噁心嘔吐

➕ 加減

寒象明顯

加乾薑6g、肉桂3g,適用於四肢不溫、腹痛喜溫者

濕滯重者

加蒼朮9g、厚朴6g,適用於苔厚膩、腹脹如鼓者

氣滯嚴重

加香附9g、枳殼6g,適用於肋脹痛、噯氣頻繁者

食積停滯

加山楂12g、麥芽9g,適用於噯腐吞酸、大便酸臭者

🌿 方劑配藥

  • 人參:6 克
  • 白朮:9 克
  • 茯苓:9 克
  • 甘草:6 克
  • 陳皮:6 克
  • 半夏:9 克
  • 木香:6 克
  • 砂仁:6 克
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1. **調節胃腸功能**
- 促進胃液分泌,增強消化酶活性,改善消化不良
- 抑制胃腸道平滑肌痙攣,緩解腹脹、腹痛
- 調節腸道菌群平衡,改善腹瀉或便秘

2. **抗潰瘍作用**
- 降低胃酸分泌,保護胃黏膜,減輕潰瘍損傷
- 促進黏膜修復,抑制幽門螺桿菌活性

3. **免疫調節**
- 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,提升免疫力
- 調節T細胞與細胞因子分泌,改善慢性炎症

4. **抗炎與抗氧化**
- 抑制NF-κB等炎症因子釋放,減輕組織炎症
- 清除自由基,降低氧化壓力對器官的損傷

5. **改善能量代謝**
- 提升血漿蛋白質合成,改善營養吸收
- 調節血糖與血脂代謝,輔助緩解疲勞

6. **心血管保護**
- 擴張外周血管,改善微循環
- 抑制血小板聚集,降低血栓風險

7. **神經調節作用**
- 調節腸腦軸功能,緩解焦慮與壓力相關胃腸症狀
- 影響神經遞質(如5-HT)分泌,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

8. **肝臟保護**
- 降低肝酶水平,抑制肝纖維化進程
- 促進肝細胞再生,改善化學性肝損傷

9. **抗腫瘤輔助潛力**
- 部分成分(如人參皂苷、茯苓多糖)具誘導癌細胞凋亡作用
- 減輕化療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副作用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男性
- 年齡:48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脘腹脹悶反覆發作2年,食後加重,食慾不振,大便溏軟。
- 伴隨症:噯氣頻作,肢體倦怠乏力,偶有泛吐清涎,舌質淡、苔白膩,脈濡緩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工作壓力大,飲食不規律,偏好冷飲及油膩食物,無重大疾病史,偶爾自行服用胃藥(如制酸劑)緩解不適。

4. 辯證分析
- 脾胃氣虛,痰濕內阻:長期飲食不節損傷脾胃,運化失司,致氣虛無力推動,濕聚成痰,氣機壅滯,故見腹脹、食少、便溏;舌脈均為脾虛濕盛之象。

5. 治療方案
- 方劑:香砂六君子湯加減
- 組成:黨參15g、白朮12g、茯苓15g、炙甘草6g、陳皮9g、半夏9g、木香6g、砂仁6g(後下)、生薑3片、大棗5枚。
- 煎服法:每日1劑,水煎分早晚溫服,連服7日。
- 輔助調理:建議定時定量飲食,忌生冷油膩,配合輕度運動(如散步)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(7日後):腹脹減輕,食慾略增,噯氣減少,大便成形。調整方劑:砂仁減至5g,加炒麥芽12g助消化。
- 二診(再7日):體力改善,泛吐清涎止,舌苔轉薄白。續服原方14劑鞏固。
- 隨訪(1月後):症狀基本緩解,生活飲食調整後未復發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、辛辣、過量甜食及糯米類難消化食物。
- 特殊禁忌:陰虛內熱(如口乾舌紅、便秘)或濕熱中阻(苔黃膩)者不宜使用。
- 藥物交互作用:避免與滋膩礙胃或寒涼中藥(如生地、黃連)同用。
- 生活建議:保持情緒舒暢,避免過勞,餐後勿立即平臥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
年齡:48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胃脘脹滿隱痛,飯後加重,食慾不振,噯氣頻作,晨起口黏。
- 伴隨症:神疲乏力,四肢倦怠,大便溏薄(日行2-3次),舌淡紅、苔白膩,脈濡緩。偶有噁心感,但無嘔吐;睡眠尚可,但易醒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飲食不規律,喜食生冷油膩,工作壓力大,熬夜頻繁。
- 無重大疾病史,偶爾自行服用胃藥(如制酸劑),效果不佳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位:脾胃
- 病性:本虛標實(脾氣虛弱,痰濕內阻,氣機不暢)
- 辨證要點:
- 脾虛失運:食少、便溏、乏力。
- 痰濕中阻:脘脹、口黏、苔膩。
- 氣滯不舒:噯氣、脹痛。

5. 治療方案(主方加減)
- 主方:香砂六君子湯
- 組成:
黨參15g、白朮12g、茯苓15g、炙甘草6g、陳皮10g、半夏9g、木香6g、砂仁6g(後下)
- 加減:
- 加黃芪12g(增強補氣);
- 加炒穀芽15g、炒麥芽15g(助消化);
- 生薑3片、大棗5枚(調和脾胃)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(7日):服藥後胃脹減輕,噯氣減少,大便稍成形(日1-2次),仍感乏力。
- 二診(調整方劑):原方加黃芪至15g,去半夏,續服7日。
- 三診:脘脹痛基本消失,食慾改善,體力回升,舌苔轉薄白。續服14日鞏固,隨訪3月未復發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、油膩、辛辣,避免過飽。
- 生活調攝:規律作息,適度運動(如散步),保持情緒舒暢。
- 禁忌症:陰虛內熱(如舌紅少苔、口乾咽燥)或濕熱蘊結(苔黃膩)者不宜使用。
- 特殊提醒:服藥期間若出現口乾、便秘等化燥跡象,需停藥並回診調整方劑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重要提醒: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