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物湯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1
📚 出處
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陳師文等
🩺 主治
血虛證,月經不調,面色蒼白,頭暈目眩,唇甲色淡,舌淡脈細。產後血虛腹痛,崩漏下血。
✨ 功效
補血和血,調經化瘀,養肝柔筋
📖 方義
當歸補血活血為君,熟地黃滋陰補血為臣,白芍養血柔肝為佐,川芎活血行氣為使。四藥相配,補而不滯,溫而不燥,滋而不膩。
🧠 辯證要點
面色無華、爪甲蒼白、舌質淡白、脈象細弱或弦細。伴隨月經量少色淡、經期延後或閉經等血虛症狀。
📘 功效白話文
改善貧血狀態,促進血液循環,調節月經週期,緩解經痛和經期不適,增強肝臟養血功能。
➕ 加減
加桃仁9克、紅花6克(出自《醫宗金鑒》),加強活血化瘀功效,適用於血瘀型痛經
加人參9克、白朮9克、茯苓9克、甘草6克(出自《正體類要》),氣血雙補,治療氣血兩虛證
加人參9克、黃芪12克(出自《醫宗金鑒》),增強補氣攝血功能,適用於氣虛血弱證
🌿 方劑配藥
- 當歸:9 克
- 川芎:6 克
- 白芍:9 克
- 熟地黃:12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1. **當歸**:促進造血功能,調節免疫系統,抗炎抗氧化,改善微循環
2. **川芎**:擴張血管,抑制血小板聚集,抗血栓形成,緩解平滑肌痙攣
3. **白芍**:鎮痛抗炎,調節T淋巴細胞功能,抑制中樞神經興奮性
4. **熟地黃**:刺激造血幹細胞增殖,調節糖皮質激素受體,抗氧化延緩衰老
5. **全方協同**:調控雌激素受體表達,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,調節月經週期
6. **血液流變學**:降低血液黏稠度,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,改善組織供氧
7. **內分泌調節**:影響下丘腦-垂體-卵巢軸,平衡性激素水平
8. **代謝調控**:激活AMPK信號通路,改善胰島素抵抗,調節脂質代謝
9. **神經保護**:抑制腦組織脂質過氧化,提升海馬區BDNF表達水平
10. **抗衰老機制**:延長端粒酶活性,抑制細胞凋亡相關蛋白表達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女性
年齡:28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要症況:月經週期不規律,經期延後7-10日,經量少、色淡,行經時下腹隱痛。
- 伴隨症況:
- 面色蒼白,唇色淡白無華。
- 平素易頭暈、心悸,活動後加重。
- 手足冰冷,夜間睡眠淺、多夢。
- 大便偏軟,每日1-2次,小便清長。
- 舌質淡、苔薄白,脈細弱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工作壓力大,作息不規律,常熬夜至凌晨1-2點。
- 飲食偏好生冷食物(如冰飲、沙拉),三餐不定時。
- 無慢性疾病史,無藥物過敏史。
4. 辯證分析
- 辨證為「血虛證」,因長期勞累、飲食不節,導致氣血生化不足。
- 血虛則衝任失養,故月經後期、量少色淡;血不榮面,故面色蒼白、唇淡。
- 血不養心則心悸、多夢;血虛不濡四肢,故手足冰冷。
- 舌脈符合血虛之象。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四物湯(當歸10g、川芎6g、白芍12g、熟地黃15g)。
- 加減:
- 加黃耆15g補氣生血,阿膠9g(烊化)加強滋陰養血。
- 腹痛明顯時,加香附6g理氣止痛。
- 煎服法:每日1劑,水煎分早晚溫服,飯後1小時服用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第一週:服藥後手足漸溫,頭暈減輕,睡眠稍改善。
- 第二週:月經來潮,週期縮短至延後3日,經量略增,腹痛減輕。
- 第四週:連續調理後,月經週期恢復正常(28-30日),面色轉紅潤,心悸未再發作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、辛辣,避免冰品及寒性食物(如西瓜、綠豆)。
- 生活調攝:規律作息,避免熬夜;適當食補(如紅棗、桂圓、黑木耳)。
- 特殊注意:
- 感冒、發熱時停用,以免留邪。
- 濕熱體質或便祕者慎用,熟地黃可能滋膩礙胃。
- 服藥期間若出現腹脹,可加陳皮6g行氣化滯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32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月經週期紊亂(延後7-10日),經量少、色淡,行經時小腹隱痛綿綿
- 伴隨症:
- 面色蒼白無華,唇甲色淡
- 日常易感疲倦乏力,頭暈目眩
- 睡眠淺易醒,醒後難再入睡
- 手足冰冷,冬季尤甚
- 舌質淡、苔薄白,脈細弱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工作壓力大,熬夜頻繁(每日睡眠不足6小時)
- 飲食不規律,偏好生冷飲品及外食
- 無重大疾病史,近兩年未規律婦科檢查
4. 辯證分析
- 證型:血虛證(衝任失養,肝血不足)
- 病機:長期勞累耗傷氣血,飲食失調損及脾胃,後天化源不足,血海空虛致月經量少、延期;血不榮面則面色蒼白;血虛失養,經脈拘急故隱痛;血不養神則失眠多夢。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四物湯(熟地黃15g、當歸10g、白芍10g、川芎6g)
- 加減:
- 加黃耆15g、黨參10g(益氣生血)
- 加香附6g(理氣調經,防補血藥滋膩)
- 煎服法:每日1劑,水煎分早晚溫服,經後連服7日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後1週:手足冰冷減輕,頭暈頻率減少,睡眠品質改善
- 次月經期:經量較前增加,色轉暗紅,腹痛明顯減輕
- 連續調理3個月:月經週期恢復至28-30日,面色漸現紅潤,舌脈趨向平和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服藥期間忌食生冷、油膩,避免濃茶及咖啡
- 生活調攝:規律作息,夜間11點前就寢,適度溫敷下腹
- 特殊禁忌:
- 感冒發熱、體內實熱或濕熱證(如口苦咽乾、舌苔黃膩)時停用
- 孕婦慎用川芎,需醫師評估調整劑量
- 腸胃虛弱易腹瀉者,熟地黃可酌減或加陳皮健脾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