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珍湯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9
📚 出處
《瑞竹堂經驗方》 沙圖穆蘇
🩺 主治
氣血兩虛證。面色蒼白或萎黃,頭暈目眩,四肢倦怠,氣短懶言,心悸怔忡,飲食減少,舌淡苔薄白,脈細弱或虛大無力。
✨ 功效
益氣補血,調和營衛。
📖 方義
四君子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)益氣健脾,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)補血調血。兩方相合,氣血雙補,標本兼治。
🧠 辯證要點
氣虛與血虛症狀並見(如面色無華+氣短乏力),舌淡脈細弱。婦女月經量少色淡、產後體虛尤為適用。
📘 功效白話文
增強體力與免疫力,改善貧血狀態,緩解疲勞倦怠,促進血液循環,幫助術後或產後恢復。
➕ 加減
加黃芪15g、肉桂5g,強化溫補功效,適用於氣血虛弱兼陽氣不足者
加益母草12g、香附8g,增強調經作用,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伴氣血兩虛
食慾不振加陳皮6g、砂仁5g;失眠多夢加酸棗仁10g、遠志6g;血虛甚者加阿膠9g烊化
🌿 方劑配藥
- 人參:10 克
- 白朮:10 克
- 茯苓:10 克
- 甘草:5 克
- 當歸:10 克
- 川芎:8 克
- 白芍:10 克
- 熟地黃:15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1. 補氣養血作用
- 人參皂苷與當歸多糖協同提升造血幹細胞活性
- 熟地黃苷與白芍總苷促進紅細胞生成素分泌
2. 調節免疫系統
- 茯苓多糖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
- 白術內酯A調節T淋巴細胞平衡
- 甘草酸抑制過度免疫反應
3. 改善貧血狀態
- 當歸多醣體刺激骨髓造血微環境
- 川芎嗪增加鐵離子生物利用率
- 熟地黃環烯醚萜類改善鐵代謝異常
4. 調節內分泌功能
- 人參Rb1成分調控HPA軸(下丘腦-垂體-腎上腺軸)
- 甘草次酸類物質表現類皮質激素作用
5. 抗疲勞機制
- 複方配伍提升肝醣原儲備量
- 白術酮促進ATP酶活性改善能量代謝
6. 抗氧化損傷
- 當歸阿魏酸清除自由基能力
- 川芎酚酸類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
7. 心血管保護
- 川芎生物鹼擴張冠狀動脈
- 炙甘草黃酮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
8. 抗炎鎮痛效果
- 白芍總苷抑制COX-2表達
- 茯苓三萜酸降低TNF-α炎症因子
9. 胃腸功能調節
- 複方促進胃泌素分泌
- 白術揮發油增強腸道屏障完整性
10. 神經保護作用
- 人參Rg1成分促進神經突觸可塑性
- 熟地黃梓醇改善腦缺血後認知功能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女性
年齡:35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面色蒼白無華,長期乏力,頭暈目眩,月經量少色淡
- 伴隨症:心悸失眠,食慾不振,手足麻木,動則氣短
- 舌脈:舌質淡、苔薄白,脈細弱無力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工作壓力大,飲食不規律,偏好生冷食物
- 三年前生產後未充分調養,近期熬夜頻繁
4. 辯證分析
- 氣血兩虛證:脾虛失運致氣血生化不足,血不榮面則蒼白;血不養心則心悸失眠
- 衝任失養:月經量少色淡為血海空虛之象
- 衛外不固:氣虛則動輒汗出,易感外邪
5. 治療方案
- 方劑:八珍湯(人參10g、白朮10g、茯苓10g、甘草5g、熟地黃15g、白芍10g、當歸10g、川芎6g)
- 煎服法:每日1劑,水煎分早晚溫服
- 輔以艾灸足三里、氣海穴,每週2次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第一週:頭暈減輕,食慾漸增,仍感乏力
- 第二週:面色轉紅潤,手足麻木消失,月經量較前增多
- 第四週:體力恢復明顯,脈象轉為細緩有力,停藥後囑咐飲食調養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忌食生冷油膩,服藥期間避免過度勞累
- 外感發熱、實熱證者禁用
- 慢性出血性疾病患者需配伍止血藥
- 孕婦使用前應辨明氣血虛損程度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女性
年齡:38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面色蒼白無華,長期疲倦乏力,活動後氣短心悸,月經量少色淡且週期延後(經期約40-45天一行)
- 伴隨症:頭暈目眩(勞累後加重),食慾不振,手足冰冷,睡眠淺易醒,偶有肌肉痠軟
- 舌脈:舌質淡嫩、苔薄白,脈沉細弱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工作壓力大,飲食不規律(常外食、偏好生冷食物),每日睡眠不足6小時
- 自然產兩胎,產後調養不足,自述近三年體力明顯下降
4. 辯證分析
- 氣血兩虛證:氣虛則疲倦氣短、脈弱;血虛致面色蒼白、經少頭暈
- 脾失健運:食欲不振、肌肉痠軟,因氣血生化不足影響脾胃運化
- 心失所養:心血不足引發心悸、眠差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八珍湯加減
- 組成(劑量單位:克):
當歸12、川芎9、白芍12、熟地黃15、黨參15、白朮12、茯苓12、炙甘草6
- 加減:
- 加黃耆20(補氣固表)
- 加酸棗仁12(養心安神)
- 生薑3片、大棗5枚(和中調藥)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每日1劑,水煎分兩次服,連服7日
→ 回診訴疲倦減輕,食欲改善,手足轉溫
- 二診:原方去酸棗仁,黃耆減至15克,續服14日
→ 月經週期縮短至35天,經量增加,頭暈未發
- 三診:改為隔日1劑,配合飲食調理
→ 持續治療1個月後,面色紅潤,體力恢復近常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(如冰品、生魚片)、油膩難化食物;減少咖啡攝取
- 生活調攝:規律作息(建議夜間11點前就寢),適度輕運動(如八段錦)
- 禁忌人群:實熱證(如口苦咽乾、便秘)、濕熱內蘊(舌苔黃膩)者不宜
- 特殊注意:感冒發熱時停服,孕婦需醫師評估後調整用藥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