犀角地黃湯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2
📚 出處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 孫思邈
🩺 主治
熱入血分證,症見高熱煩躁、神昏譫語、吐血衄血、便血尿血、發斑紫黑、舌絳起刺、脈數等。
✨ 功效
清熱解毒,涼血散瘀
📖 方義
犀角(現用水牛角代)清熱涼血解毒為君;生地黃滋陰清熱、助君藥涼血為臣;赤芍、牡丹皮清熱涼血、活血散瘀共為佐使。全方共奏清熱解毒、涼血散瘀之效。
🧠 辯證要點
1. 高熱伴出血傾向(衄血、便血、皮下出血)
2. 舌質深紅或絳紅,苔少或無苔
3. 脈象數而有力
4. 神志異常(如煩躁、譫語)
📘 功效白話文
能快速降低高燒,控制各種出血症狀,改善皮下瘀斑,並有助於穩定神志狀態。
➕ 加減
加黃連9g、黃芩9g(加強清熱解毒)
加側柏葉12g、白茅根15g(增強涼血止血)
加桃仁9g、紅花6g(加強活血化瘀)
加麥冬12g、玄參12g(增強滋陰功效)
🌿 方劑配藥
- 水牛角:30 克
- 生地黃:24 克
- 赤芍:12 克
- 牡丹皮:9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1. **清熱解毒作用**
- 方中水牛角(替代犀角)含有角蛋白、多種胺基酸及微量元素,具有顯著抗炎、解熱作用,抑制促炎因子(如TNF-α、IL-6)釋放。
- 生地黃中的環烯醚萜類化合物(如梓醇)可調節免疫反應,抑制過度炎症反應,並對抗細菌內毒素。
2. **涼血止血與改善微循環**
- 牡丹皮中的丹皮酚能抑制血小板聚集,擴張血管,改善血液高凝狀態,促進微循環。
- 赤芍含芍藥苷,具抗凝血、抗血栓形成作用,同時降低血管通透性,減少出血傾向。
3. **免疫調節功能**
- 水牛角及生地黃可調節T淋巴細胞活性,抑制過激免疫反應,減輕免疫病理損傷(如過敏性紫癜、自體免疫疾病)。
4. **抗內毒素與抗休克**
- 水牛角提取物能中和內毒素,降低敗血症或感染性休克中的器官損傷風險。
- 生地黃多糖可提升抗氧化酶活性,減輕氧化應激導致的組織損傷。
5. **器官保護作用**
- 赤芍與牡丹皮協同作用,抑制肝纖維化相關因子(如TGF-β1),保護肝細胞。
- 生地黃中的毛蕊花糖苷具神經保護效果,可能減輕腦出血後繼發損傷。
6. **現代應用機制**
- 用於治療DIC(彌散性血管內凝血)時,通過調節凝血-纖溶系統平衡,減少微血栓形成。
- 在銀屑病治療中,抑制角質形成細胞過度增殖及IL-23/Th17炎症軸活化。
7. **藥代動力學特點**
- 芍藥苷、丹皮酚等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較低,需配伍使用以增強協同效應。
- 水牛角水解物在急性熱病狀態下吸收率提高,符合中醫「因勢利導」治療原則。
8. **注意事項**
- 水牛角需久煎(>2小時)以釋放有效成分,替代犀角時劑量需增加3-5倍。
- 脾胃虛寒者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腹瀉,建議配伍健脾藥物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35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高熱不退(體溫39.5℃)持續3日,皮膚出現紫紅色瘀斑,鼻衄(反覆鼻出血),夜間煩躁難眠。
- 伴隨症:口渴喜冷飲,小便短赤,大便乾結,舌質紅絳、苔黃燥,脈數有力。
- 特殊表現:神識時清時昧,偶見譫語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熬夜工作,飲食不節,偏好辛辣油炸食物。
- 無慢性病史,近期無外傷或感染史,月經量多、色深紅伴血塊。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熱入血分,迫血妄行,瘀熱互結。
- 辨證要點:高熱、出血(鼻衄、經血過多)、神志異常、舌紅絳為熱灼營血之象;皮膚瘀斑為血熱致瘀。
- 證型:血分實熱證(溫病熱入血分)。
5. 治療方案
- 方劑:犀角地黃湯(水牛角代犀角)
- 組成與劑量:
水牛角30g(先煎)、生地黃24g、赤芍12g、牡丹皮9g。
- 煎服法:水牛角先煎30分鐘,後下餘藥再煎20分鐘,取汁300ml,分2次溫服,每日1劑。
- 輔助療法:冷敷額部降溫,囑咐多飲涼開水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(3日):服藥後體溫降至38℃,鼻衄減少,神識轉清,夜間可入睡4-5小時,大便通暢。
- 複診(7日):體溫恢復正常,皮膚瘀斑變淡,舌紅轉淺、苔薄黃,脈細數。調整劑量(水牛角減至15g,生地黃18g),續服5劑。
- 療程結束:瘀斑消退,月經量減少、血塊消失,無出血傾向,脈象趨緩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禁食辛辣、羊肉、酒類,避免溫補藥材(如人參、肉桂)。
- 生活調攝:保持情緒平穩,避免熬夜,建議清淡飲食。
- 特殊禁忌:脾胃虛寒者慎用,孕婦需醫師評估;服藥期間若腹瀉停用。
- 藥物注意:水牛角需久煎,不可與附子、乾薑同用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35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訴:皮膚突發紫斑、鼻衄反覆發作一週,伴隨牙齦出血。
- 症狀細節:
- 紫斑散見於四肢及胸腹,壓之不褪色。
- 鼻衄量多色鮮紅,每日發作2-3次。
- 牙齦出血晨起明顯,口乾喜冷飲。
- 心煩失眠,夜間身熱(體溫37.8℃左右)。
- 小便短赤,大便乾結,2-3日一行。
- 舌脈:舌質紅絳、苔薄黃而乾,脈細數有力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工作壓力大,作息不規律,經常熬夜。
- 平素嗜食辛辣燒烤,近半年有飲酒習慣。
- 無重大疾病史,近期未服用抗凝血藥物。
4. 辯證分析
- 證型:熱入血分,迫血妄行。
- 病機:
- 熱毒熾盛,灼傷血絡,血溢脈外,故見紫斑、衄血。
- 熱擾心神則心煩失眠,熱灼津液則口乾便秘。
- 舌紅絳、脈細數為陰傷血熱之象。
5. 治療方案(主方加減)
- 主方:犀角地黃湯(水牛角代犀角)
- 組成與劑量:
- 水牛角30克(先煎)
- 生地黃24克
- 赤芍12克
- 牡丹皮9克
- 加減:
- 加白茅根30克、側柏葉15克(增強涼血止血)
- 加玄參15克、麥冬12克(養陰生津)
- 加大黃6克(後下,通腑瀉熱)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服藥3劑後,鼻衄頻率減半,牙齦出血減少,大便通暢。
- 二診:原方去大黃,加阿膠10克(烊化)以滋陰養血,續服5劑。
- 三診:紫斑漸退,無新發出血,身熱消退,舌轉淡紅,脈細略數。
- 後續:以滋陰清熱方調理兩週,諸症悉平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食辛辣、羊肉、韭菜等辛溫助火之品;避免飲酒。
- 生活調攝:保持情緒平穩,避免熬夜及過勞。
- 特殊禁忌:
- 脾胃虛寒者慎用,若需長期服用,須配伍健脾藥物。
- 孕婦禁用(因方中活血涼血藥恐動胎氣)。
- 藥物注意:水牛角需先煎30分鐘以上,以充分釋放藥效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