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紅四物湯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5
📚 出處
醫宗金鑑 吳謙
🩺 主治
血虛兼血瘀證,症見月經不調、經行腹痛、量少色暗、經閉不行,或跌打損傷腫痛、產後瘀滯腹痛,伴見舌質紫暗或有瘀點、脈細澀
✨ 功效
養血活血,祛瘀通經
📖 方義
以四物湯(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)為基礎補血調血,加桃仁破血行瘀,紅花活血通經,全方共奏養血活血、祛瘀通經之效。四物補而不滯,桃紅攻而不峻,標本兼顧
🧠 辯證要點
1.疼痛部位固定且呈刺痛 2.舌質紫暗/瘀斑 3.脈象細澀或弦澀 4.病程較久反覆發作 5.婦女經血色暗有塊 6.外傷後局部青紫腫痛
📘 功效白話文
改善血液循環,消除瘀血,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,調整月經不順,促進組織修復
➕ 加減
加阿膠9克、雞血藤15克,增強補血功效
加香附12克、延胡索10克,行氣活血
加桂枝9克、炮薑6克,溫經散寒
加乳香6克、沒藥6克、丹參15克,增強化瘀止痛效果
加益母草30克、炮薑6克,加強子宮收縮排瘀
🌿 方劑配藥
- 熟地黃:15 克
- 當歸:12 克
- 白芍:10 克
- 川芎:8 克
- 桃仁:6 克
- 紅花:6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- **當歸**
- 促進血液循環,抗血小板聚集
- 含阿魏酸等成分,具抗氧化及抗炎作用
- **川芎**
- 川芎嗪擴張血管,改善微循環
- 抑制血栓形成,降低血液黏稠度
- **白芍**
- 芍藥苷調節免疫,鎮痛抗痙攣
- 抑制炎症因子(如TNF-α、IL-6)
- **熟地黃**
- 多糖成分增強免疫力
- 調節造血功能,改善貧血狀態
- **桃仁**
- 苦杏仁苷抗凝血,抑制纖維蛋白原
- 促進組織修復,抑制氧化應激
- **紅花**
- 紅花黃色素改善血流動力學
- 抑制血小板活化,預防血栓
- **方劑整體作用**
- 調節血液流變學(降低全血黏度)
- 抗炎鎮痛,抑制前列腺素合成
- 保護心血管內皮細胞功能
- 調節雌激素水平,改善內分泌失衡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34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訴:經期腹痛劇烈,經血色暗紫夾血塊,持續3年,近期加重。
- 伴隨症狀:
- 經前乳房脹痛,腰骶酸沉
- 經期頭痛,乏力,面色晦暗
- 舌質暗紫,邊有瘀點,舌下絡脈迂曲
- 脈象沉澀,尺脈弱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辦公室工作,久坐少動
- 經期常飲冷飲,偶熬夜
- 無重大疾病史,曾服止痛藥緩解經痛,效果漸差
4. 辯證分析
- 氣滯血瘀:經血暗紫夾塊、舌質瘀斑為血瘀明證;經前乳脹屬肝鬱氣滯
- 衝任失調:經期不穩,腰骶酸沉,尺脈弱提示腎氣不足
- 寒凝血滯:長期冷飲史加重經脈寒凝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桃紅四物湯加減
- 當歸12g、川芎9g、赤芍9g、生地黃15g
- 桃仁9g、紅花6g
- 加延胡索9g(行氣止痛)、香附6g(疏肝理氣)
- 煎服法:水煎溫服,每日1劑,經前7日開始服用,連服10日
- 輔助療法:經期避生冷,局部熱敷小腹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首週:服藥後經期腹痛減輕30%,血塊減少,仍感乏力
- 二診:原方加黃耆15g(益氣行血),續服2週
- 三診:經痛緩解70%,經色轉鮮紅,舌邊瘀點淡化,脈象轉滑
- 後續:調整為經前服藥5日,連續調理3月週期,症狀穩定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禁忌:孕婦禁用;經血量多者慎用;外感發熱時停服
- 飲食禁忌:服藥期間忌生冷、辛辣、油膩
- 生活調攝:規律作息,適度運動(如八段錦),經期保暖
- 警示:若服藥後腹瀉或經血暴增,需立即停藥並就醫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女性
年齡:32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經行腹痛劇烈,經血暗紫、質稠有血塊,持續3日後痛減,月經週期延後5-7日。
- 伴隨症:
- 經前乳房脹痛,情緒煩躁易怒。
- 面色晦暗,唇色偏暗。
- 舌質暗紅、邊有瘀點,舌下絡脈青紫迂曲。
- 脈象沉澀。
- 日常偶見頭痛,痛處固定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伏案工作,缺乏運動。
- 飲食偏寒涼,喜食冷飲、生菜沙拉。
- 近半年工作壓力大,常熬夜。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氣滯血瘀,衝任不暢。
- 辨證要點:
- 經血暗紫有塊、腹痛拒按為瘀血內阻之象。
- 經前乳脹、情緒不舒屬肝氣鬱滯,氣滯加重血瘀。
- 舌脈均為血瘀典型表現。
- 飲食寒涼及壓力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加重瘀滯。
5. 治療方案(主方加減)
- 主方:桃紅四物湯
- 組成:桃仁9g、紅花6g、熟地黃15g、當歸12g、白芍10g、川芎9g
- 加減:
- 經前乳脹明顯:加柴胡9g、香附9g(疏肝理氣)。
- 血塊多、腹痛甚:加延胡索12g、蒲黃6g(活血止痛)。
- 畏寒肢冷:加肉桂3g(溫經散寒)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處方7劑,水煎服,每日1劑,分早晚服用。
- 囑患者忌生冷、保持情緒舒暢。
- 複診(7日後):
- 腹痛減輕,血塊減少,經期縮短至5日。
- 舌下絡脈顏色稍減,脈象轉為細弦。
- 調整處方:原方去蒲黃,加丹參12g,續服10劑。
- 三診:
- 月經週期恢復正常,經血轉鮮紅,腹痛消失。
- 面色改善,情緒趨穩。
- 改為月經前1週服藥調理,連續3週期鞏固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注意事項:
- 經期避免勞累、受寒,忌食冰品及寒性食物(如西瓜、綠豆)。
- 配合適度運動(如散步、瑜伽)促進氣血運行。
- 禁忌:
- 孕婦禁用(活血藥恐致流產)。
- 月經過多、無明顯血瘀證者慎用。
- 服藥期間忌與抗凝血西藥併用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