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化湯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3
📚 出處
傅青主女科 傅山
🩺 主治
產後惡露不行,小腹冷痛,血虛受寒之瘀血阻滯證。症見產後惡露不下或量少,色紫暗夾血塊,小腹冷痛拒按,面色青白,四肢不溫,舌質暗淡,脈沉緊。
✨ 功效
活血化瘀,溫經止痛
📖 方義
當歸補血活血、化瘀生新為君;川芎行氣活血,桃仁活血祛瘀為臣;炮薑溫經散寒止痛為佐;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。全方溫經化瘀並行,寒散瘀去則新血自生。
🧠 辯證要點
①產後血虛受寒病史 ②惡露不暢伴小腹冷痛 ③舌質暗淡、脈沉緊 ④排除實熱證及出血不止者
📘 功效白話文
促進子宮收縮復舊,幫助排出產後殘留組織,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緩解產後宮縮疼痛與寒凝血瘀症狀。
➕ 加減
瘀痛劇烈者,加蒲黃6克、五靈脂6克(失笑散),增強化瘀止痛功效
寒邪重者,加肉桂3克,強化溫經散寒作用
血虛明顯者,加熟地黃15克,加強補血養血功能
血瘀甚者,加紅花6克,增強活血通經效果
🌿 方劑配藥
- 當歸:24 克
- 川芎:9 克
- 桃仁:6 克
- 炮薑:2 克
- 炙甘草:2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- 當歸:促進血液循環,抗血小板聚集,調節子宮平滑肌收縮,含揮發油及阿魏酸具抗炎作用
- 川芎:川芎嗪擴張血管,改善微循環,抑制血栓素合成,調節子宮收縮頻率
- 桃仁:含苦杏仁苷促進子宮復舊,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酶,調節凝血功能
- 炮姜:薑辣素增強子宮收縮力,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,具抗菌與止血作用
- 炙甘草:甘草酸調節免疫機能,抗心律不整,協同他藥增強子宮平滑肌調控
- 全方協同:顯著促進產後子宮復舊,調控血小板活化因子(PAF),降低血栓風險
- 現代應用:調節NF-κB炎症通路,抑制產後子宮內膜TLR4/MyD88信號過度活化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30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訴:產後10日惡露量少、色暗有血塊,小腹冷痛拒按。
- 伴隨症狀:四肢不溫,乏力,輕微頭暈,面色蒼白,舌質淡、苔薄白,脈沉細略弦。
- 產後狀況:自然分娩,胎盤娩出不順,曾使用器械助產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體質偏虛寒,孕前有輕度貧血史。
- 產後居處寒冷,飲食多生冷(如冰飲、生菜),未嚴格遵守傳統月子禁忌。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產後氣血虧虛,寒邪乘虛侵襲胞宮,導致瘀血內阻、經絡不暢。
- 辨證要點:惡露色暗夾塊、小腹冷痛為寒凝血瘀之象;舌淡脈沉細屬氣血不足,兼有寒凝脈絡。
5. 治療方案
- 方劑:生化湯加減
- 組成與劑量:
當歸24g、川芎9g、桃仁6g(打碎)、炮薑6g、炙甘草3g,加黃酒50ml同煎。
- 煎服法:每日1劑,水煎分2次溫服,飯後服用,連服5日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3日後:惡露量增、色轉鮮紅,血塊減少,腹痛減輕。
- 5日後複診:小腹轉溫,四肢回暖,脈象較前有力。續服3劑鞏固,調整炮薑為3g,加黨參15g補氣。
- 總療程8日:惡露淨,體力恢復,舌脈趨向平和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調護重點:
- 避風寒,腹部溫敷,忌食生冷、辛辣。
- 服藥後若惡露驟增或腹痛加劇,需停藥並就醫。
- 禁忌:
- 陰虛血熱(如惡露色鮮紅、質稠、舌紅苔少)者禁用。
- 產後感染發熱或出血不止者不宜單用此方。
- 服藥期間禁與寒涼瀉下類中藥(如大黃)同用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32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產後兩週惡露未淨,色暗紫夾血塊,小腹冷痛拒按
- 伴隨症:畏寒肢冷,乏力頭暈,腰膝酸軟,舌質暗滯、邊有瘀斑,苔薄白,脈沉澀
3. 過往生活史
- 產後未嚴格避風寒,飲食偏生冷,近期勞累過度
4. 辯證分析
- 產後氣血雙虛,寒邪乘虛入胞宮,致寒凝血瘀
- 瘀阻胞絡則惡露不暢,血不歸經
- 寒凝血滯故腹痛拒按,陽氣不布則畏寒肢冷
5. 治療方案(主方加減)
- 主方:生化湯加減
- 組成:當歸24g,川芎9g,桃仁6g,炮薑3g,炙甘草3g
- 加減:加艾葉6g(溫經止血),益母草15g(化瘀生新),肉桂3g(溫陽散寒)
- 用法:水煎溫服,每日1劑,連服5日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服藥3日後:惡露量減,色轉鮮紅,血塊減少,腹痛緩解
- 複診調整方劑:去桃仁,加黨參12g(補氣攝血),續服3劑
- 結果:惡露乾淨,腹痛消失,四肢轉溫,脈象趨緩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瓜果、冰品
- 避免吹風受寒,臥床靜養為宜
- 陰虛血熱或產後感染發熱者禁用
- 若服藥後出血量突增或持續發熱,需立即停藥就醫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