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子降氣湯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3
📚 出處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 陳師文等
🩺 主治
上實下虛之喘咳證,痰涎壅盛,喘咳氣急,胸膈滿悶,或腰疼腳弱,肢體倦怠,或肢體浮腫,舌苔白滑或白膩。
✨ 功效
降氣平喘,溫腎納氣,祛痰止咳
📖 方義
蘇子降氣平喘,祛痰止咳為君;半夏、前胡、厚朴降氣化痰,助蘇子之力為臣;肉桂溫腎納氣,當歸養血潤燥,並製諸藥之燥性;生薑、大棗調和脾胃,甘草和中調藥。全方標本兼顧,以降氣化痰治上實為主,溫腎納氣治下虛為輔。
🧠 辯證要點
痰多喘咳氣急、胸膈滿悶(上實)+ 腰膝酸軟、下肢乏力或浮腫(下虛)
📘 功效白話文
改善痰多阻塞的氣喘咳嗽,幫助排出痰液,同時溫暖腎氣以緩解下肢虛冷無力
➕ 加減
加杏仁9克、陳皮6克以增強化痰理氣
加人參6克、黃耆9克以補益肺脾之氣
加細辛3克、乾薑6克以溫化寒痰
以沉香3克取代肉桂,增強降氣平喘之力
🌿 方劑配藥
- 蘇子:9 克
- 半夏:9 克
- 前胡:6 克
- 厚朴:6 克
- 當歸:6 克
- 甘草:6 克
- 生薑:3 克
- 大棗:1 克
- 肉桂(或沉香):3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- 紫蘇子:含有揮發油及脂肪酸,具有鎮咳、祛痰、平喘作用,可舒張支氣管平滑肌,減輕氣道炎症。
- 半夏:含生物鹼及皂苷,能抑制中樞性咳嗽反射,調節胃腸蠕動,具鎮吐、抗潰瘍效果。
- 厚朴:厚朴酚成分具抗菌、抗炎作用,可促進消化液分泌,舒緩胃腸痙攣。
- 前胡:前胡素能擴張支氣管、減少黏液分泌,並抑制過敏介質釋放,改善呼吸道阻塞。
- 甘草:甘草酸及黃酮類化合物具抗炎、免疫調節功能,能保護黏膜、抑制胃酸過度分泌。
- 當歸:揮發油及阿魏酸可改善微循環,降低血小板聚集,兼具抗炎及抗氧化作用。
- 生薑:薑辣素促進血液循環,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減輕呼吸道與消化道炎症反應。
- 肉桂:肉桂醛能擴張血管、增強代謝,並抑制革蘭氏陽性菌,輔助調節血糖與血脂。
- 整體協同:調節神經-內分泌-免疫網絡,降低氣道高反應性,改善肺通氣功能,同時調理胃腸功能失調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|年齡:58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主症:
- 反覆咳嗽氣喘3年餘,加重1個月
- 痰多色白質黏,晨起咳痰明顯
- 胸膈滿悶,呼吸短促,夜間喘甚需坐起
伴隨症:
- 下肢浮腫,腰膝酸軟無力
- 食慾不振,大便溏軟
- 舌淡胖有齒痕,苔白滑
- 脈沉細滑,右寸部尤顯浮大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吸菸史(每日20支,持續30年)
- 辦公室久坐工作,缺乏運動
- 喜食肥甘厚味,常飲冰涼飲品
4. 辯證分析
- 上盛下虛證:痰壅於肺(上盛)兼腎陽不足(下虛)
- 痰濕阻肺:白黏痰、胸悶喘咳為痰濕壅滯之象
- 腎不納氣:下肢浮腫、腰膝酸軟、脈沉細為腎虛表現
- 氣機逆亂:右寸脈浮大提示肺氣上逆
5. 治療方案
主方:蘇子降氣湯原方加減
- 紫蘇子12g|半夏9g|當歸6g
- 炙甘草6g|前胡10g|厚朴8g
- 肉桂4g|生薑3片|大棗5枚
加減:
- 加茯苓15g、白朮12g(健脾利濕消腫)
- 減肉桂量至3g(防燥熱傷陰)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服藥7劑後,咳痰量減半,夜喘頻率降低
- 二診:原方加補骨脂10g,下肢浮腫消退,食慾改善
- 三診:續服14劑,晨起咳痰基本消失,可平臥入睡
- 總療程6週,後以金匱腎氣丸調理固本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注意事項:
- 忌食生冷海鮮、油膩甜食
- 配合呼吸訓練(腹式呼吸法)
- 逐步戒菸並適度散步
禁忌:
- 陰虛火旺者(舌紅少苔、乾咳無痰)禁用
- 外感風熱咳嗽(黃稠痰、發熱)不宜單用
- 孕婦慎用方中肉桂、半夏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
年齡:62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反覆咳嗽氣喘逾3年,遇寒加重,痰多色白質黏,胸膈滿悶,夜間喘促難以平臥。
- 伴隨症:下肢輕度浮腫,腰膝酸軟無力,食慾不振,大便偏軟,舌淡胖苔白膩,脈沉弦滑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吸菸史(已戒5年),飲食喜肥甘厚味,平日少動,體型偏胖。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痰濕壅肺(上實)兼腎陽不足(下虛),肺失宣降,腎不納氣。
- 證型:上實下虛之喘咳證,屬本虛標實。
5. 治療方案(主方加減)
- 主方:蘇子降氣湯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
- 組成加減:
紫蘇子12g、半夏9g、前胡9g、厚朴6g、陳皮6g、當歸9g、肉桂3g(後下)、炙甘草6g、生薑3片。
加茯苓15g(利水消腫)、炒白朮12g(健脾燥濕)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服藥7劑後,咳嗽痰量減半,夜間喘促緩解,下肢浮腫消退。
- 二診:原方去厚朴,加補骨脂9g(溫腎納氣),續服14劑,氣喘明顯改善,可平臥入睡,食慾增進。
- 三診:改為隔日1劑,配合六君子湯調理脾胃,隨訪3月未復發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注意事項:忌生冷、油膩、海鮮;適度運動以助氣機暢通;避免受寒及過勞。
- 禁忌:陰虛火旺(如舌紅少苔、乾咳無痰)、肺腎兩虛無痰濕者慎用;孕婦需辨證後使用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