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正散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2
📚 出處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 陳師文等
🩺 主治
濕熱淋證。症見小便渾赤、尿頻澀痛、淋瀝不暢,甚則癃閉不通,小腹急滿,口燥咽乾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
✨ 功效
清熱瀉火,利水通淋
📖 方義
以滑石、木通為君利水通淋;車前子、瞿麥、萹蓄為臣助清熱利濕;梔子清三焦濕熱,大黃泄熱降火為佐;甘草調和諸藥為使。全方清熱與利濕並行,通淋與泄火兼施。
🧠 辯證要點
①小便澀痛灼熱 ②舌苔黃膩 ③脈數有力 ④下焦濕熱體徵(如會陰部潮濕)
📘 功效白話文
能有效改善排尿灼痛、尿不順暢的問題,清除體內濕熱,特別適用於急性膀胱炎、尿道炎等泌尿道感染症狀
➕ 加減
加小薊10g、白茅根15g,用於尿中帶血者
加金錢草30g、海金沙15g,適用於泌尿結石
加黃柏10g、蒼朮10g,增強燥濕功效
減大黃,加生地黃15g、知母10g,兼顧陰液
🌿 方劑配藥
- 車前子:10 克
- 瞿麥:10 克
- 萹蓄:10 克
- 滑石:20 克
- 梔子:10 克
- 甘草:3 克
- 木通:6 克
- 大黃:6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1. **抗菌作用**:對多種革蘭氏陽性菌、陰性菌(如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)有抑制作用,尤其大黃、梔子成分具廣譜抗菌效果。
2. **抗炎鎮痛**:車前子、瞿麥等成分抑制炎症介質(如前列腺素、組胺),減輕泌尿系統炎症反應及疼痛。
3. **利尿排石**:滑石、車前子促進尿液分泌,增加尿量,有助沖刷尿道並減少結石形成;萹蓄含黃酮類物質可抑制草酸鈣結晶。
4. **調節免疫功能**:甘草、梔子調節免疫細胞活性,緩解過度免疫反應對泌尿道的損傷。
5. **抗氧化**:梔子苷、大黃素清除自由基,減輕氧化應激對腎臟及膀胱組織的傷害。
6. **解痙作用**:木通、燈心草舒緩平滑肌痙攣,改善排尿不暢及尿道刺激症狀。
7. **瀉下通便**:大黃含蒽醌類成分刺激腸道蠕動,間接減輕盆腔充血,緩解尿路壓迫。
8. **抗黏附作用**:抑制病原菌黏附於泌尿道上皮細胞(如大黃酸、萹蓄提取物)。
9. **調節pH值**:滑石鹼性成分中和酸性尿液,改善尿路環境不利於細菌繁殖。
10. **肝腎保護**:甘草酸、車前子多糖減輕抗生素或感染引起的肝腎細胞損傷。
11. **協同增效**:複方配伍後抗菌及利尿效果較單味藥更顯著,降低耐藥性風險。
12. **毒性注意**:木通含馬兜鈴酸(部分品種),長期過量可能導致腎間質纖維化,現代多用通草替代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
年齡:35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小便短赤、灼熱刺痛,頻尿急迫感,排尿不暢
- 伴隨症:下腹脹滿不適,腰骶部酸重,口苦黏膩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
- 額外觀察:尿液混濁,偶見血絲,晨起眼瞼輕度浮腫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工作壓力大,飲食偏嗜辛辣燒烤,每日飲水不足
- 久坐辦公室,缺乏規律運動,近半年反覆出現排尿不適
4. 辯證分析
- 濕熱蘊結下焦,膀胱氣化不利,濕熱煎灼尿道致小便赤痛
- 舌脈呈現濕熱內蘊之象,屬「熱淋」範疇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八正散加減
- 組成:
瞿麥12g、萹蓄12g、車前子15g(包煎)
滑石18g(包煎)、梔子9g、生大黃6g(後下)
木通6g、燈心草3g、生甘草梢6g
- 加減:血尿明顯加白茅根30g、小薊15g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予上方每日1劑,分早晚溫服,囑忌口辛辣油膩
- 三日後:小便灼痛減輕,排尿通暢度改善,血絲消失
- 七日後:複診調整,去生大黃加茯苓15g,續服7劑
- 追蹤:症狀完全緩解,尿色轉清,囑改服六一散調理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酒類、芒果、榴槤等助濕熱之品
- 生活調攝:保持每日飲水2000ml以上,避免久坐憋尿
- 特殊提醒:
- 脾胃虛寒者慎用,服藥後若出現腹瀉應減大黃量
- 孕婦禁用木通,可改川木通並嚴格控制劑量
- 治療期間禁房事,避免膀胱過度充血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
年齡:42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小便頻急、灼熱刺痛,排尿不暢,尿色黃赤混濁
- 伴隨症:小腹脹滿拘急,腰痛牽引至下腹,口苦黏膩,身熱(體溫37.8℃),舌質紅、苔黃膩,脈滑數
- 體徵檢查:膀胱區輕度壓痛,尿液檢驗顯示白血球升高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嗜食辛辣油膩,每日飲白酒約200ml
- 久坐辦公室工作,缺乏運動
- 既往有反覆泌尿道感染病史
4. 辯證分析
- 濕熱蘊結下焦,膀胱氣化不利
- 濕熱瘀阻尿道,灼傷血絡
- 舌脈合參,屬「熱淋」範疇
5. 治療方案
主方:八正散加減
- 組成:
萹蓄12g、瞿麥10g、車前子15g(包煎)、滑石20g(包煎)、
梔子9g、大黃6g(後下)、木通6g、甘草梢6g、
金銀花15g、蒲公英30g
- 加減:
- 加白茅根30g加強利尿止血
- 減木通用量至3g防苦寒傷胃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每日1劑,分3次溫服,配合清淡飲食
- 3日後:排尿灼痛減輕,尿色轉淡,體溫恢復正常
- 7日後:複查尿常規白血球數明顯下降
- 二診:原方去大黃,加生黃耆15g固表,續服5劑
- 腰痛及小腹脹滿消失,舌苔轉薄白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忌食辛辣、酒精、海鮮發物
- 服藥期間每日飲水量需達2000ml以上
- 脾胃虛寒者慎用,孕婦禁用木通
- 治療期間避免憋尿及長時間騎乘姿勢
- 若出現腹瀉應減量並加生薑3片同煎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