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活絡丹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1
📚 出處
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陳師文
🩺 主治
中風癱瘓、痿痹痰厥、筋脈拘急、腰腿疼痛、跌打損傷、氣血不足兼風痰阻絡證
✨ 功效
祛風除濕,理氣豁痰,舒筋活絡,補益氣血
📖 方義
全方以祛風通絡為主,輔以補氣養血藥物。白花蛇、烏梢蛇為君藥搜剔經絡風邪;全蠍、天麻息風止痙為臣;人參、當歸補氣養血為佐;牛黃、冰片化痰開竅為使。麻黃、威靈仙增強通絡祛風之效
🧠 辯證要點
1.肢體麻木或癱瘓 2.舌質淡苔白膩 3.脈弦滑或細澀 4.病程較久兼氣血不足 5.風痰阻絡症狀明顯
📘 功效白話文
改善血液循環,消除肌肉關節腫痛,增強體力,緩解肢體麻木僵硬,促進神經功能恢復
➕ 加減
加入黃芪120克,適用於氣虛明顯見自汗乏力者,加強補氣固表作用
全蠍增至60克,加入蜈蚣10條,適用於頑固性肢體抽搐,增強息風止痙效果
加入膽南星30克、竹瀝30克,適用於痰涎壅盛、言語不清者,強化化痰開竅功能
🌿 方劑配藥
- 白花蛇:60 克
- 烏梢蛇:60 克
- 威靈仙:60 克
- 全蠍:45 克
- 天麻:60 克
- 麻黃:60 克
- 牛黃:15 克
- 冰片:15 克
- 人參:90 克
- 當歸:60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1. 抗炎鎮痛作用:部分成分(如當歸、乳香)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緩解炎症反應的效果,可減輕關節疼痛與腫脹
2. 改善微循環:藥方中活血化瘀類藥材(如紅花、川芎)能擴張血管、降低血液黏稠度,促進組織血液灌注
3. 神經保護作用:天麻、全蠍等成分含神經活性物質,可調節神經傳導並減少氧化損傷
4. 調節免疫機能:人參、白朮等補益藥材能增強巨噬細胞活性,平衡Th1/Th2細胞因子分泌
5. 抗血小板聚集:水蛭、地龍等蟲類藥含抗凝血酶物質,預防血栓形成
6. 抗氧化應激:黃芩、大黃等清熱藥含多酚類化合物,可清除自由基並提升SOD活性
7. 骨骼肌鬆弛:烏頭類生物鹼(需炮製減毒)具有選擇性肌肉鬆弛效果
8. 促進血管新生:實驗顯示其複方提取物能誘導內皮細胞增殖,改善缺血組織修復
9. 調控神經遞質:麝香酮成分可穿透血腦屏障,影響多巴胺與5-HT系統
10. 抗纖維化作用:三七皂苷等成分能抑制TGF-β1通路,減少組織瘢痕形成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男性
- 年齡:65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左側肢體偏癱無力,活動受限,伴麻木感3個月(中風後遺症)
- 伴隨症:言語含糊不清,口角輕度歪斜,夜間下肢抽痛,頭暈耳鳴,食慾不振,大便溏軟
- 舌脈:舌質暗紫、苔白膩,舌下絡脈迂曲,脈弦滑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高血壓病史(未規律服藥)
- 嗜食肥甘厚味,每日飲白酒約100ml逾20年
- 退休後缺乏運動,體型肥胖(BMI 28)
4. 辯證分析
- 風痰瘀阻絡脈,氣血運行失暢
- 肝腎陰虛為本,痰瘀互結為標
- 脾胃虛弱致痰濕內生,復感外風引動宿疾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大活絡丹(每日1丸,黃酒送服)
- 加減:配合補陽還五湯加減(黃芪60g、當歸尾10g、赤芍10g、地龍6g)
- 針灸:取曲池、合谷、足三里、陽陵泉,隔日一次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首週:肢體麻木感減輕,夜間抽痛頻率減少
- 第二週:可扶杖緩行數步,言語清晰度改善
- 第四週:左側握力增加30%,大便成形,舌苔轉薄白
- 持續治療3月後:生活基本自理,脈象趨緩和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忌食生冷油膩,嚴格控制血壓及血脂
- 服藥期間出現皮膚瘙癢或牙齦出血需停藥
- 孕婦、陰虛火旺者禁用
- 配合肢體復健訓練,每日溫水足浴
- 與抗凝血劑併用時需監測凝血功能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男性
- 年齡:65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要症況:左側肢體麻木無力半年餘,活動不利,晨起加重,遇寒加劇。
- 伴隨症況:
- 關節僵硬疼痛,以肩膝為主,屈伸不利。
- 言語稍顯含糊,偶有頭暈目眩。
- 舌質暗紫,舌苔白膩,舌下絡脈迂曲。
- 脈象沉細澀,右關脈弱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吸菸,每日10支,已戒3年。
- 嗜食肥甘厚味,體型偏胖(BMI 28)。
- 有高血壓病史10年,未規律服藥控制。
- 平素少動,常居濕冷環境工作。
4. 辯證分析
- 氣血兩虛,痰瘀阻絡:年高正氣不足,痰濕內生,久病入絡致血瘀,經脈失養。
- 風寒濕邪痹阻:外邪趁虛侵襲,留滯關節,氣血運行不暢。
- 肝腎虧虛:頭暈目眩、脈沉細,提示下元不足。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大活絡丹(每日1丸,早晚分服,黃酒送服)。
- 加減:
- 關節痛甚加獨活寄生湯煎劑輔助。
- 言語不利配合針灸(廉泉、通里穴)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第一週:肢體麻木稍減,關節活動度改善,頭暈減輕。
- 第二至四周:言語漸清,可持杖緩行,舌苔轉薄白。
- 第六週:脈象較前有力,左側肌力恢復五成,生活自理能力提升。
- 續服兩個月後停藥,改為每月服藥10日以固療效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忌食生冷、油膩,避風寒濕邪。
- 高血壓患者需監測血壓,配合西藥控制。
- 孕婦禁用,陰虛火旺、實熱證者慎用。
- 服藥期間若見皮膚瘙癢或出血傾向,立即停藥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