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活絡丹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2
📚 出處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 陳師文等
🩺 主治
風寒濕痹,肢體疼痛,麻木拘攣,或中風後手足不仁,痰瘀阻絡證。
✨ 功效
祛風除濕,化痰通絡,活血止痛
📖 方義
川烏、草烏祛風除濕、溫經止痛為君;天南星燥濕化痰為臣;地龍通經活絡,乳香、沒藥行氣活血為佐使。全方共奏祛風散寒、化痰除濕、活血止痛之效。
🧠 辯證要點
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重著,遇寒加劇,舌苔白膩,脈沉緊或弦緊,屬風寒濕邪與痰瘀交阻經絡之證。
📘 功效白話文
可改善風寒濕氣引起的關節僵硬疼痛,化解痰濕瘀血造成的麻木不靈活,促進氣血運行以緩解疼痛。
➕ 加減
若風邪偏盛,遊走性疼痛明顯者,可加祛風藥加強疏風效果
瘀血嚴重見局部紫暗腫痛者,增強活血化瘀之力
脾虛濕盛兼見肢體浮腫者,配合健脾利濕藥物
🌿 方劑配藥
- 川烏:6 克
- 草烏:6 克
- 地龍:3 克
- 天南星:3 克
- 乳香:5 克
- 沒藥:5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1. **鎮痛作用**:方中川烏、草烏含烏頭鹼,具有中樞性鎮痛效果,可抑制疼痛信號傳導。
2. **抗炎效果**:乳香、沒藥含樹脂類成分,抑制環氧酶(COX)活性,減少前列腺素生成,緩解炎症反應。
3. **改善血液循環**:地龍含蚓激酶,具纖溶作用,促進微循環,降低血液黏稠度。
4. **神經調節**:膽南星可能影響神經遞質(如GABA),緩解痙攣及神經性疼痛。
5. **免疫調節**:部分成分(如沒藥)可調節T細胞與細胞因子,抑制過度免疫反應。
6. **抗氧化作用**:乳香中的乳香酸類成分清除自由基,減輕組織氧化損傷。
7. **肌肉鬆弛**:川烏生物鹼可能阻斷神經肌肉接頭傳導,緩解肌肉僵硬及痙攣。
8. **抗血栓形成**:地龍提取物抑制血小板聚集,降低血栓風險。
(注意:烏頭類藥材具毒性,現代研究強調需嚴格控制劑量及炮製方法。)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
年齡:62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雙側膝關節及腰背冷痛,遇寒加劇,夜間痛甚,活動受限,屈伸不利
- 伴隨症:四肢麻木沉重,晨起關節僵硬,畏寒喜暖,口不渴,小便清長
- 舌脈:舌質淡紫,苔白膩,脈沉緊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從事漁業工作,常處潮濕環境
- 飲食偏嗜生冷,平素少運動
- 無重大慢性病史,偶服止痛藥緩解症狀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寒濕痰瘀阻絡,氣血運行不暢
- 辨證:風寒濕痹(偏寒濕證),經絡閉阻
- 病位:肝腎二經,筋骨關節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小活絡丹(原方加減)
組成:製川烏、製草烏、地龍、天南星、乳香、沒藥
- 加減:加桂枝10g、羌活9g以增強溫經散寒;加懷牛膝12g引藥下行
- 劑量:每日1劑,水泛為丸,分早晚兩次黃酒送服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(1週):關節冷痛稍緩,麻木感減輕,晨僵時間縮短
- 二診(2週):膝關節活動度改善,夜間痛感減半,舌苔轉薄白
- 三診(4週):腰背痛基本緩解,可從事輕度勞作,脈象轉弦細
- 後續:改為隔日服藥,配合艾灸關元、足三里穴鞏固療效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瓜果、海鮮發物,宜溫性食物(如薑、羊肉)
- 生活調攝:避風寒濕邪,關節處加強保暖,適當練習八段錦
- 特殊禁忌:孕婦禁用;陰虛血燥、肝腎陰虧者慎用;不可與半夏、瓜蔞等同用
- 藥毒注意:川烏、草烏須嚴格炮製,中病即止,長期服用需監測肝腎功能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
年齡:58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右側肩臂冷痛劇烈,夜間加重,遇寒痛增,得溫稍緩;關節屈伸不利,活動時有摩擦感。
- 伴隨症:手指麻木,局部皮膚不紅不腫;晨起僵硬感持續約半小時;偶有胸悶,痰多色白;舌質暗紫,苔白膩,脈沉弦緊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從事搬運重物工作,右肩曾受外傷未徹底治療。
- 嗜食肥甘厚味,體型偏胖,平素畏寒,少動。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風寒濕邪痹阻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兼痰瘀互結。
- 辨證要點:冷痛遇寒加重為寒邪偏盛;麻木、僵硬為氣血瘀滯;痰多苔膩屬痰濕內蘊;舌暗紫為血瘀之象。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小活絡丹(原方)
- 組成:製川烏、製草烏、地龍、天南星、乳香、沒藥。
- 加減:加黃耆15g、當歸10g補氣活血;桂枝9g、羌活6g增強溫經通絡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期(1-2週):每日1丸,黃酒送服。疼痛減輕三成,麻木感稍緩,晨僵時間縮短。
- 中期(3-4週):調整為隔日1丸,配合針灸肩髃、曲池穴。關節活動度改善,可抬舉至頭側,痰量減少。
- 後期(5-6週):每週2丸維持,加入適度熱敷。疼痛殘留輕微,日常活動無礙,舌苔轉薄白,脈象趨緩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生活調攝:避風寒濕邪,患處保暖;適度活動關節,忌過勞;飲食清淡,少食生冷黏膩。
- 禁忌:孕婦禁用;陰虛火旺、濕熱痹證(如關節紅腫熱痛)忌用;方中川烏、草烏有毒,需嚴格炮製,不可過量久服。
- 不良反應監測:服藥後若見口唇麻木、心悸,立即停藥並就醫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