牽正散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
👁️ 觀看次數:1

📚 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 楊倓

🩺 主治

風中經絡之口眼喎斜,面部肌肉抽動,舌淡苔白

✨ 功效

祛風化痰,通絡止痙

📖 方義

白附子專祛頭面之風痰,全蠍長於通絡止痙,僵蠶祛風解痙,三藥合用共奏祛風化痰、通絡止痙之效

🧠 辯證要點

突然發作口眼歪斜,無惡寒發熱表證,無肝陽化風之里熱,舌淡苔白

📘 功效白話文

驅散侵入經絡的風邪,化解痰濕阻滯,改善面部神經麻痺及肌肉抽動

➕ 加減

加防風、羌活

外感風寒明顯者,增強祛風散寒之力

加當歸、川芎

血虛血瘀者,配合養血活血藥物

加天麻、鉤藤

肝風內動伴頭暈者,加強平肝熄風功效

減白附子量

體質虛弱者,白附子減至3克並加黃耆扶正

🌿 方劑配藥

  • 白附子:6 克
  • 全蝎:3 克
  • 僵蠶:3 克
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1. **白附子(Rhizoma Typhonii)**
- 主要成分為生物鹼、皂苷等,具有抗炎、鎮痛及抗驚厥作用。
- 可抑制神經系統過度興奮,調節局部肌肉痙攣,改善面神經麻痺症狀。
- 現代研究顯示其能擴張血管,促進血液循環,加速受損神經修復。

2. **白僵蠶(Bombyx Batryticatus)**
- 含蛋白質、草酸銨及多種酶類,具抗病毒、抗凝血及鎮靜效果。
- 調節免疫反應,抑制炎症因子(如TNF-α、IL-6)釋放,減輕神經水腫。
- 研究指出其活性成分可阻斷鈣離子通道,緩解肌肉抽搐與疼痛。

3. **全蠍(Scorpio)**
- 含蠍毒素(多肽類)、牛磺酸等,具強效神經調節與鎮痛作用。
- 蠍毒素可抑制鈉、鉀離子通道,降低神經異常放電,改善面肌痙攣。
- 抗血栓形成,增強微循環,促進神經軸突再生與功能恢復。

4. **綜合方劑作用**
- 三藥協同發揮抗炎、鎮痛、神經保護及肌肉鬆弛效果。
- 臨床研究證實可調節面神經局部免疫微環境,縮短面癱恢復時間。
- 動物實驗顯示能降低神經損傷模型中的氧化應激指標(如MDA),提升SOD活性。

5. **注意事項**
- 白附子含烏頭鹼類成分,過量可能導致心律失常,需嚴格控制劑量。
- 孕婦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,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輕度過敏反應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男性
- 年齡:45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突發性左側面部歪斜,口角向右側偏斜,左眼閉合不全,漱口漏水,左側面部麻木感。
- 伴隨症:左側耳後輕微疼痛,咀嚼無力,舌苔薄白,脈浮緊。
- 病程:發病3日,晨起後症狀加重,無肢體麻木或頭暈頭痛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工作壓力大,經常熬夜,偶有飲酒習慣。
- 發病前一日曾騎車吹風受涼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因病機:風邪外襲,絡脈空虛,痰瘀阻滯經絡,氣血不暢,筋脈失養。
- 證型:風痰阻絡證(面癱,屬中醫「口僻」範疇)。

5. 治療方案(主方加減)
- 主方:牽正散(白附子、僵蠶、全蠍,等分研末,黃酒調服)。
- 加減:
- 加防風、荊芥祛風解表;
- 加白芍、甘草緩急止痛;
- 外敷法:以熱毛巾溫敷患側,促進局部氣血流通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予牽正散加減,每日1劑,分2次黃酒送服,配合針灸(取穴地倉、頰車、合谷、陽白)。
- 一週後:左眼閉合改善,口角歪斜減輕,耳後疼痛消失。
- 二週後:面部麻木感消退,咀嚼功能恢復,續服原方調整劑量。
- 四周後:症狀基本痊癒,僅遺留輕微表情不對稱,建議調養氣血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生活調攝:避風寒,避免過勞及熬夜,忌食生冷、辛辣刺激食物。
- 禁忌:
- 孕婦慎用全蠍、白附子;
- 氣血虛弱或陰虛陽亢者需調整方劑配伍;
- 服藥期間忌冷飲及直接吹風。
- 特殊提示:急性期配合針灸療效更佳,若見發熱或症狀加重需及時就醫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男性
- 年齡:50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訴:左側面部突然口眼歪斜3日,說話漏風,漱口時水液外流。
- 伴隨症狀:左側面部麻木感,耳後輕微疼痛,舌苔白膩,脈象弦滑。
- 局部觀察:左側額紋消失,眼瞼閉合不全,鼻唇溝變淺,嘴角下垂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工作壓力大,常熬夜,飲食不規律,偏好油膩辛辣食物。
- 近期因受寒後發病,無高血壓或糖尿病病史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因病機:正氣不足,風寒外襲,經脈失養,痰濁阻絡。
- 證型:風痰阻絡證(面癱)。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牽正散(白附子、白僵蠶、全蠍,等分研末,黃酒調服)。
- 加減:加防風10g、荊芥10g以祛風散寒;黃耆15g益氣固表。
- 用法:每日1劑,分早晚溫服,連服7日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3日後:面部麻木感減輕,眼瞼閉合稍改善。
- 7日後複診:口眼歪斜明顯好轉,言語清晰度提高,耳後痛消失。
- 續服5日(調整為隔日一劑):面部肌肉活動基本恢復,僅殘留輕微嘴角不對稱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避風寒,避免冷風直吹面部,外出可戴口罩。
- 忌食生冷、辛辣、油膩,飲食以清淡溫熱為主。
- 治療期間避免過度勞累,保證充足睡眠。
- 孕婦、陰虛陽亢或肝風內動者禁用本方;白附子有毒,需嚴格炮製並控制劑量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重要提醒: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