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
👁️ 觀看次數:1

📚 出處

《傷寒論》 張仲景

🩺 主治

外感風熱或風寒鬱而化熱,邪熱壅肺。症見身熱不解、咳逆氣急、口渴、有汗或無汗、舌苔薄白或黃、脈滑數。

✨ 功效

辛涼宣泄,清肺平喘。

📖 方義

麻黃辛溫宣肺解表,石膏辛寒清泄肺熱,兩者相配,一溫一寒,清宣肺熱為主藥;杏仁苦降肺氣、止咳平喘為輔;甘草調和諸藥、益氣和中。全方共奏辛涼宣泄、清肺平喘之效。

🧠 辯證要點

辨證以咳喘、身熱、口渴、舌紅苔黃、脈數為要點,適用於肺熱壅盛之證。

📘 功效白話文

通過清熱和宣通肺氣的方式,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咳嗽氣喘、發熱等症狀。

➕ 加減

痰多黃稠

加黃芩、貝母各9克,增強清熱化痰之力。

高熱煩渴

加知母12克、天花粉9克,清熱生津。

喘甚痰湧

加葶藶子6克、桑白皮9克,瀉肺平喘。

表證未解

加薄荷6克、連翹9克,加強解表透熱。

🌿 方劑配藥

  • 麻黃:6 克
  • 杏仁:9 克
  • 甘草:6 克
  • 石膏:12 克
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1. 麻黃藥理作用
- 麻黃鹼與偽麻黃鹼:支氣管擴張作用,緩解氣喘與支氣管痙攣
- 抗炎活性:抑制組胺與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質釋放
- 中樞神經興奮作用:可能改善呼吸中樞驅動力

2. 杏仁藥理作用
- 苦杏仁苷代謝物(氫氰酸):低劑量抑制咳嗽中樞,具鎮咳平喘效果
- 脂肪油成分:潤滑呼吸道黏膜,促進排痰
- 抗過敏作用:調節Th1/Th2免疫平衡

3. 甘草藥理作用
- 甘草酸與甘草次酸:類皮質激素樣抗炎作用,抑制IL-6、TNF-α生成
- 免疫調節: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,調節T細胞活性
- 黏膜保護:促進呼吸道纖毛運動,修復受損上皮

4. 石膏藥理作用
- 硫酸鈣解熱機制:抑制發熱相關細胞因子(如PGE2)合成
- 鈣離子調控:抑制神經興奮性,緩解肌肉痙攣
- 抗病毒潛力:體外實驗顯示抑制流感病毒複製

5. 複方協同效應
- 支氣管舒張協同:麻黃擴張平滑肌,杏仁抑制氣道高反應性
- 抗炎-解熱聯動:石膏降溫配合甘草抑制全身炎症反應
- 免疫雙向調節:甘草平衡Th17/Treg細胞比例,改善過敏體質

6. 現代臨床應用
- 呼吸道感染: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與肺炎鏈球菌生物膜形成
- 慢性阻塞性肺病:降低痰液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活性
- 過敏性鼻炎:調節鼻黏膜TRPV1受體敏感性

7. 藥代動力學特徵
- 麻黃生物鹼半衰期約5-8小時,需注意累積效應
- 苦杏仁苷腸道代謝受微生物羣影響,個體差異顯著
- 甘草酸肝腸循環特徵明顯,長期使用需監測血鉀

8. 特殊注意事項
- 麻黃與β受體激動劑併用可能增強心血管副作用
- 石膏含鈣量高,與四環素類抗生素存在配伍禁忌
- 基因多態性影響(如CYP2D6代謝型)可能改變藥效反應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|年齡:8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訴:發熱3日(體溫38.5°C),咳嗽頻繁伴黃黏痰,呼吸急促,無汗。
- 伴隨症狀:口渴喜冷飲,喉嚨腫痛,小便短赤,大便乾結。
- 舌脈:舌質紅、苔薄黃,脈浮數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平素嗜食冷飲及油炸食物,易反覆外感。
- 無慢性病史,近期有接觸流感患者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外感風寒,表邪未解,入裡化熱,肺失宣降。
- 證型:邪熱壅肺證(表寒裡熱)。
- 關鍵辨證點:無汗而喘、痰黃黏稠、脈浮數,符合「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」的「汗出而喘,身無大熱」變證。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(原方加減)
麻黃3g|杏仁6g|炙甘草3g|生石膏15g(先煎)
- 加減:加魚腥草9g清肺化痰,蘆根10g生津止渴。
- 煎服法:每日1劑,水煎分2次溫服,連服3日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3日後:體溫降至37.2°C,咳嗽減輕,痰轉白稀,大便通暢。
- 調整處方:原方去生石膏,減麻黃至2g,加陳皮5g健脾化痰,續服3劑。
- 追蹤1週:症狀完全緩解,脈趨平穩,舌苔轉薄白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治療期間忌食辛辣、油膩、生冷,避免甜食助痰。
- 生活調護:避風寒,適度補充溫水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。
- 特殊提示:本方麻黃與石膏比例需嚴格控制(1:5),若服後汗出過多或心悸,應停藥並就診。
- 禁忌人群:脾胃虛寒泄瀉者慎用,陰虛燥咳非熱證者不宜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
年齡:8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發熱(體溫38.5℃)、咳嗽頻繁、痰黃黏稠、呼吸急促伴喘鳴聲
- 伴隨症:口渴喜冷飲、咽喉紅腫疼痛、鼻翼煽動、小便短赤
- 舌脈:舌質紅、苔薄黃,脈浮數有力

3. 過往生活史
- 平素體質偏熱,易患扁桃腺炎
- 發病前兩日曾外感風寒,未及時治療轉為化熱
- 飲食偏好油炸食品及甜食
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外邪入裡化熱,邪熱壅肺,肺失宣降
- 證型:肺熱熾盛證
- 關鍵辨證點:痰黃黏稠、喘促鼻煽、脈浮數,符合「麻杏甘石湯」清宣肺熱之治則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
- 麻黃6g、杏仁9g、炙甘草6g、生石膏24g(先煎)
- 加減:
- 加魚腥草12g(清肺化痰)
- 加桔梗6g(利咽排膿)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首診:服藥1劑後體溫降至37.8℃,喘促減輕,咳嗽痰量增多易咯出
- 二診(3日後):體溫正常,呼吸平穩,痰轉白稀,去生石膏減量至12g,續服2劑
- 三診:咳嗽偶作,咽痛消失,改以桑菊飲加減調理肺衛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辛辣、油炸、冷飲,宜清淡流質飲食
- 生活調護:避風寒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多飲溫水
- 特殊禁忌:
- 表寒未解或痰白清稀者禁用
- 心功能不全者慎用麻黃
- 服藥後若汗出過多需停藥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重要提醒: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