瀉白散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
👁️ 觀看次數:2

📚 出處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 錢乙

🩺 主治

肺熱咳嗽,氣喘,皮膚蒸熱,午後尤甚,舌紅苔黃,脈細數。

✨ 功效

清瀉肺熱,止咳平喘。

📖 方義

桑白皮清肺熱、止咳平喘為君;地骨皮瀉肺中伏火為臣;甘草、粳米益氣和胃,防寒涼傷胃為佐使。全方清瀉肺熱,止咳而不耗氣。

🧠 辯證要點

肺有伏火鬱熱之證,見咳嗽氣喘、皮膚蒸熱、舌紅苔黃、脈細數等症。

📘 功效白話文

清除肺部積熱,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咳嗽、氣喘和皮膚發熱等症狀。

➕ 加減

肺熱重

加黃芩、知母各9克,增強清肺熱之力。

燥熱咳嗽

加貝母、瓜蔞皮各6克,潤肺化痰止咳。

陰虛潮熱

加青蒿9克、鱉甲15克,滋陰退虛熱。

痰多黏稠

加半夏、陳皮各6克,燥濕化痰理氣。

🌿 方劑配藥

  • 桑白皮:30 克
  • 地骨皮:30 克
  • 甘草:3 克
  • 粳米:15 克
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1. 桑白皮:
- 具有鎮咳、祛痰作用,能抑制氣道炎症反應。
- 含桑皮苷等成分,可擴張支氣管平滑肌,改善肺通氣功能。
- 抗微生物活性,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有抑制作用。

2. 地骨皮:
- 含甜菜鹼、枸杞素等,具解熱、抗炎及免疫調節作用。
- 抑制中樞前列腺素合成,降低體溫過高反應。
- 調節血糖及血脂代謝,改善血管內皮功能。

3. 甘草:
- 甘草酸及黃酮類成分具抗炎、抗潰瘍作用,抑制組織胺釋放。
- 增強黏膜屏障,緩解呼吸道及消化道刺激。
- 調節免疫細胞活性,平衡Th1/Th2細胞因子分泌。

4. 粳米:
- 提供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,輔助藥物吸收。
- 緩和藥性刺激,保護胃腸黏膜。
- 調節腸道菌群,促進營養代謝平衡。

復方協同作用:
- 組合後強化抗炎、解熱效果,抑制肺部及全身炎症因子(如TNF-α、IL-6)。
- 調節氣道黏液分泌,改善咳嗽、痰多等呼吸道症狀。
- 通過多靶點作用緩解肺熱證候,符合中醫「清瀉肺熱」治則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12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持續咳嗽兩週,痰黃黏稠,夜間加劇,伴胸悶氣促。
- 伴隨症:午後低熱(體溫約37.5-38°C),手心腳心發熱,口乾咽痛,食慾減退,大便乾結。
- 舌脈:舌質紅、苔薄黃,脈細數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平素喜食油炸零食及辛辣食物,少飲水,近期曾外感風熱未徹底痊癒。

4. 辯證分析
- 肺熱壅盛,灼傷肺津,肺失清肅,故見咳嗽痰黃、胸悶氣促;
- 陰虛內熱,故午後低熱、手足心熱;
- 熱傷津液,則口乾便結;
- 舌脈均為肺熱陰傷之象。

5. 治療方案(主方加減)
- 主方:瀉白散(桑白皮12g、地骨皮10g、甘草6g、粳米15g)
- 加減:
- 加天花粉10g(清熱生津)、
- 加浙貝母9g(化痰止咳)、
- 加麥冬8g(養陰潤肺)。
- 劑量:每日1劑,水煎分2次服,連服5日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後:服藥3日,咳嗽減輕,痰轉白且易咳,低熱退,大便通暢。
- 複診調整:去天花粉,加北沙參10g續服5劑,諸症明顯緩解,食慾恢復,舌苔轉淡紅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辛辣、油炸、冷飲,多食梨、百合等潤肺之品。
- 調護建議:保持室內濕潤,避免劇烈運動耗氣。
- 禁忌症:風寒咳嗽或脾胃虛寒者禁用此方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
年齡:8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咳嗽劇烈,痰黃稠黏,夜間加重,伴氣喘胸悶。
- 伴隨症:
- 自覺胸脅部灼熱疼痛,按壓加劇。
- 口乾欲冷飲,大便乾結(2-3日一行),小便短赤。
- 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- 偶有午後低熱(體溫約37.5-37.8℃)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平素嗜食辛辣炸物(如薯條、炸雞),少飲水。
- 課餘時間多坐於電腦前,缺乏戶外活動。
- 近期曾患風熱感冒,未完全康復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肺熱壅盛,熱灼津液成痰,肺失清肅,氣逆而咳喘。
- 辨證要點:
- 痰黃稠、胸脅灼熱為肺經實熱之象。
- 午後低熱、舌紅苔黃膩,屬痰熱內蘊。
- 脈滑數主痰熱壅滯。

5. 治療方案(主方加減)
- 主方:瀉白散(桑白皮15g、地骨皮10g、生甘草6g、粳米15g)。
- 加減:
- 加黃芩6g清上焦熱。
- 加瓜蔞仁9g潤腸通便。
- 加浙貝母9g化痰止咳。
- 煎服法:每日1劑,水煎分3次溫服,連服5日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服藥3日後,咳嗽頻率減半,痰轉白且易咳出,大便通暢(每日一行)。
- 複診:續服2劑,胸脅灼熱感消失,低熱退,舌苔轉薄白。
- 療效:總療程5日後,咳喘平息,二便正常,脈象趨緩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注意事項:
- 忌食辛辣、油膩、烤炸食物,宜清淡飲食(如梨粥、百合湯)。
- 多飲溫水,避免久坐,適度戶外活動。
- 咳嗽緩解後可配合麥門冬湯滋陰潤肺。
- 禁忌:
- 風寒咳嗽(痰白清稀、畏寒無汗)禁用。
- 肺陰虛或氣虛者慎用,恐傷正氣。
- 服藥期間禁冷飲,以免礙藥力宣散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重要提醒: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