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歸丸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
👁️ 觀看次數:2

📚 出處

《景嶽全書》 張介賓(張景嶽)

🩺 主治

真陰不足證。症見腰酸膝軟、盜汗遺精、神疲口燥、頭暈目眩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。

✨ 功效

滋陰補腎,填精益髓。

📖 方義

熟地黃滋陰補腎,填精益髓為君;山茱萸補養肝腎,山藥補脾益陰,枸杞子補腎益精,菟絲子補陽益陰,鹿角膠與龜板膠峻補精髓(龜鹿二膠為『血肉有情之品』),川牛膝補肝腎、強筋骨,諸藥共奏滋補腎陰、填精益髓之效。

🧠 辯證要點

腎陰虧虛,精髓不足。以腰膝酸軟、眩暈耳鳴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為辨證要點。

📘 功效白話文

針對腎陰不足的體質,幫助補充腎臟陰液與精華,改善腰膝無力、頭暈耳鳴、夜間盜汗等虛損症狀。

➕ 加減

陰虛火旺

加知母、黃柏各9克,清瀉虛火(參考《醫宗金鑑》)。

氣虛明顯

加人參6克、黃耆12克,補益元氣(參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)。

血虛兼證

加當歸9克、白芍12克,養血柔肝(參《傅青主女科》)。

遺精頻繁

加金櫻子、芡實各12克,固澀止遺(參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。

夜尿多

加益智仁9克、桑螵蛸12克,溫腎縮尿(參《證治準繩》)。

🌿 方劑配藥

  • 熟地黃:24 克
  • 山藥:12 克
  • 山茱萸:12 克
  • 枸杞子:12 克
  • 菟絲子:12 克
  • 鹿角膠:12 克
  • 龜板膠:12 克
  • 川牛膝:9 克
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1. 抗氧化作用:調節SOD、GSH-Px等抗氧化酶活性,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
2. 抗炎機制:抑制NF-κB信號通路,降低TNF-α、IL-6等促炎因子分泌
3. 免疫調節:增加CD4+/CD8+ T細胞比例,促進淋巴細胞增殖活性
4. 激素調節:提升血清雌二醇水平,調控下視丘-垂體-性腺軸功能
5. 抗骨質疏鬆:促進成骨細胞分化,抑制破骨細胞活性,調節OPG/RANKL系統
6. 抗衰老機制:延緩端粒縮短速率,激活Sirtuin長壽蛋白家族
7. 代謝改善:調控PPAR-γ通路,改善胰島素抵抗狀態
8. 神經保護:增加BDNF表達,抑制神經細胞凋亡相關蛋白Caspase-3
9. 心血管保護: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異常增殖,調節ET-1/NO平衡
10. 肝腎保護:降低ALT/AST及BUN/Scr水平,抑制腎間質纖維化進程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
年齡:45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腰膝酸軟無力持續半年,夜間加重,伴頭暈耳鳴
- 伴隨症:
• 夜間盜汗,晨起枕巾浸濕
• 口乾舌燥,喜冷飲但飲不解渴
• 手足心熱,午後顴部潮紅
• 失眠多夢,夢中易遺精(每月3-4次)
• 大便偏乾,小便短赤
• 舌象:舌紅少苔,舌面有細裂紋
• 脈象:沉細數,尺脈尤弱

3. 過往生活史
- 從事軟件開發工作,長期熬夜至凌晨(每日睡眠不足5小時)
- 飲食不規律,偏好辛辣燒烤食物
- 有長期手淫史(自述青少年期頻繁)
- 無慢性病病史,無藥物過敏

4. 辯證分析
- 腎陰虧虛,精血不足:腰膝酸軟、耳鳴、尺脈弱為腎虛之本
- 虛火內擾:盜汗、手足心熱、遺精屬陰虛陽亢之象
- 髓海失養:頭暈、失眠源於腎精不能上承
- 津液耗傷:舌裂、便乾為陰液虧損之候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左歸丸(原方比例)
• 熟地黃24g、山藥12g、枸杞12g
• 山茱萸12g、川牛膝9g、菟絲子12g
• 鹿角膠12g(烊化)、龜板膠12g(烊化)
- 加減:
• 加麥冬10g、五味子6g(斂汗生津)
• 加煅牡蠣15g(先煎,固精安神)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第1週:盜汗減少50%,口乾稍緩,仍感腰酸
- 第2週:遺精頻率降至每月1次,睡眠品質改善
- 第4週:腰膝酸軟減輕,舌裂紋變淺,脈轉緩和
- 第8週:諸症基本消除,改為隔日服藥鞏固療效
- 隨訪3個月未復發,建議改服六味地黃丸日常調理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食辛辣、羊肉、韭菜等助火之品
- 生活調攝:嚴格要求亥時(21-23點)前就寢,練習八段錦「兩手攀足固腎腰」式
- 用藥注意:
• 外感發熱時停服
• 便溏者需加白朮、茯苓健脾
• 忌與麻黃、桂枝等辛溫發散藥同用
- 禁忌人群:
• 脾虛濕盛者(表現舌苔厚膩、腹脹便溏)
• 實熱證患者(高熱、便秘、脈洪大)
• 腎陽虛衰者(畏寒肢冷、夜尿頻)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48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腰膝酸軟無力,夜間潮熱盜汗,頭暈耳鳴
- 伴隨症:口乾咽燥,健忘失眠,月經量少色暗、週期紊亂,舌紅少苔,脈細數
- 加重因素:勞累後症狀加劇,冬季手足心熱明顯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從事文書工作,久坐少動
- 飲食偏嗜辛辣,偶有熬夜習慣(每日睡眠約5-6小時)
- 無重大疾病史,但近3年反覆出現更年期症候群症狀

4. 辯證分析
- 腎陰虧虛,精髓不足: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為腎精不充之象
- 虛熱內擾:潮熱盜汗、五心煩熱、舌紅少苔屬陰虛火旺
- 心腎不交:失眠健忘乃腎水不能上濟心火所致
- 衝任失養:月經量少紊亂反映精血虧損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左歸丸(熟地黃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菟絲子、鹿角膠、龜板膠、川牛膝)
- 加減:
➔ 盜汗甚加煅牡蠣、浮小麥
➔ 失眠重加酸棗仁、夜交藤
➔ 月經不調合四物湯化裁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第一階段(2週):潮熱發作頻率減半,夜眠改善(每日可睡6-7小時),口乾緩解
- 第二階段(4週):腰膝無力感減輕,月經週期規律,舌苔漸生薄白苔
- 鞏固期(8週後):改為隔日服藥,配合八段錦鍛鍊,症狀基本穩定未復發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忌食辛辣燥熱食物(如辣椒、花椒、羊肉)
- 避免過度勞神及熬夜(建議亥時前就寢)
- 外感發熱、實熱證者禁用
- 服藥期間若出現腹脹可酌加陳皮、砂仁理氣
- 建議配合滋陰食療(如百合銀耳羹、桑椹粥)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重要提醒: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