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經散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
👁️ 觀看次數:2

📚 出處

《傅青主女科》 傅山

🩺 主治

血熱型月經先期,症見經期提前、經量過多、色深紅或紫紅有塊,伴發熱口渴、舌紅苔黃、脈數有力

✨ 功效

清熱涼血,滋陰調經

📖 方義

牡丹皮、地骨皮清熱涼血為君;白芍、熟地黃滋陰養血為臣;青蒿清透虛熱,茯苓健脾利濕,黃柏瀉火堅陰為佐。全方清熱涼血兼滋陰,使熱去而陰不傷,經血自調

🧠 辯證要點

經期提前(週期短於21天),經血色深質稠,舌紅苔黃脈數為血熱證辨證要點

📘 功效白話文

清除體內過盛熱氣,改善因血熱導致的月經提前和過多,同時滋養陰液維持身體平衡

➕ 加減

陰虛甚者加減

加玄參9克、麥冬9克,增強滋陰潤燥效果

血熱熾盛加減

加生地黃12克、赤芍9克,強化清熱涼血作用

經血瘀塊明顯

加丹參9克、桃仁6克,增強活血化瘀功效

氣虛挾熱者

加黃芪12克、白朮9克,益氣健脾兼清熱

🌿 方劑配藥

  • 牡丹皮:9 克
  • 地骨皮:15 克
  • 白芍:9 克
  • 熟地黃:9 克
  • 青蒿:6 克
  • 茯苓:3 克
  • 黃柏:1.5 克
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1. 丹皮(牡丹皮):含丹皮酚等成分,具抗炎、抗菌、抗過敏作用,可調節免疫反應及抑制血小板聚集。
2. 地骨皮:含甜菜鹼、枸杞胺等,具解熱、降血糖、降血壓及抗微生物活性,可調節免疫機能。
3. 白芍(芍藥):含芍藥苷,具鎮痛、抗痙攣、抗炎作用,可抑制子宮平滑肌過度收縮,調節月經週期。
4. 熟地黃:含梓醇、毛蕊花糖苷等,具滋補作用,可促進造血功能、調節內分泌及增強免疫力。
5. 青蒿:含青蒿素,具抗瘧、抗病毒、抗炎作用,可調節體溫及抑制異常免疫反應。
6. 黃柏:含小檗鹼,具廣譜抗菌、抗炎、降血糖作用,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減輕內熱症狀。
7. 茯苓:含茯苓多糖、三萜類,具利尿、鎮靜、免疫調節作用,可改善水液代謝異常及抗腫瘤活性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32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月經週期提前(每月提前7-10日),經量多、色深紅、質黏稠,伴血塊。
- 伴隨症:
- 經前胸脅脹痛,煩躁易怒,口乾咽燥。
- 小便短赤,大便偏乾。
- 舌象:舌紅苔薄黃,舌邊尖紅赤。
- 脈象:脈滑數有力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工作壓力大,情緒起伏明顯。
- 嗜食辛辣烤炸食物,偶爾飲酒。
- 近半年熬夜頻繁(每日睡眠不足6小時)。

4. 辯證分析
- 證屬:血熱內擾,肝鬱化火,迫血妄行。
- 病機:
- 長期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鬱久化火,灼傷血絡。
- 辛辣飲食助熱,血分伏熱,擾動衝任,致經血先期而下。
- 熱灼津液,故經質黏稠、便乾尿赤。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清經散(《傅青主女科》)
- 組成與劑量:
- 生地黃15g、牡丹皮10g、白芍10g、青蒿10g
- 黃柏6g、茯苓10g、地骨皮10g
- 加減:
- 加柴胡6g疏肝解鬱;
- 加梔子6g清心除煩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處方7劑,每日1劑,水煎分兩次服。
- 服藥後經前煩躁減輕,口乾緩解,大便轉軟。
- 二診:原方去黃柏,加麥冬10g養陰,續服7劑。
- 次月經期提前縮短為3日,經量減少,血塊消失。
- 三診:調整為隔日1劑,配合逍遙散加減調理肝脾。
- 追蹤3個月,月經週期恢復正常(28-30日),舌脈趨緩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辛辣、羊肉、桂圓等溫燥之品;避免飲酒。
- 生活調攝:
- 保持情緒舒暢,避免熬夜(建議夜間11點前就寢)。
- 經期勿過度勞累或劇烈運動。
- 特殊提示:
- 若經量暴增或持續不止,需立即就醫排除其他病變。
- 脾胃虛寒者慎用本方,或需加減調和藥性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
- 年齡:28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訴:月經週期提前7-10日,持續半年,經量多、色紫紅質稠,夾血塊。
- 伴隨症狀:
- 經前乳房脹痛、心煩易怒
- 口乾咽燥,喜冷飲
- 大便乾結,小便短赤
- 舌質紅絳,舌苔黃燥
- 脈象滑數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熬夜工作,飲食偏嗜辛辣燒烤
- 平素情緒焦慮,壓力較大
- 無慢性病史,未規律服用西藥

4. 辯證分析
- 證型:血熱內盛,迫血妄行
- 病機:
- 素體陽盛,加之辛辣飲食及情志鬱火,致熱伏衝任,灼傷陰血
- 血熱擾動血海,經血失於固攝,故經期提前、量多
- 熱灼津傷,故見口乾便秘、經血色紫質稠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清經散(《傅青主女科》)
- 組成與劑量:
- 生地黃15g、牡丹皮10g、白芍10g
- 青蒿10g、黃柏6g、茯苓10g、地骨皮10g
- 加減:
- 便秘甚者,加玄參12g、大黃6g(後下)
- 煩躁失眠,加梔子10g、鬱金10g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予清經散原方加玄參12g,每日1劑,水煎分2次服,連服7劑。
- 複診:經量減少,血塊減輕,大便轉軟,舌苔轉薄黃。原方去大黃,續服14劑。
- 追蹤:次月月經週期恢復28-30日,色轉暗紅,質中,餘症明顯改善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辛辣、燒烤、酒類,避免溫補藥膳(如當歸、羊肉)
- 生活調攝:規律作息,戌時(19-21時)前就寢,調暢情志
- 特殊禁忌:
- 脾胃虛寒或氣虛不攝者禁用
- 經期量少、色淡質稀者慎用
- 孕婦需醫師評估後調整用藥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重要提醒: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