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宮牛黃丸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3
📚 出處
《溫病條辨》 吳瑭(吳鞠通)
🩺 主治
熱入心包證,高熱煩躁,神昏譫語,舌紅絳脈數;中風昏迷及小兒驚厥屬邪熱內閉者
✨ 功效
清熱解毒,豁痰開竅
📖 方義
牛黃+麝香為君清心開竅,犀角助牛黃清心解毒,芩連梔瀉三焦火毒為臣,鬱金冰片通竅醒神,朱砂珍珠鎮心安神,雄黃豁痰為佐使
🧠 辯證要點
高熱神昏伴舌質紅絳苔黃燥,脈數有力,需與寒閉證(面青肢冷脈沉)鑑別
📘 功效白話文
強效退燒醒神,針對嚴重感染或中風導致的高燒昏迷,能鎮靜神經並清除體內毒素
➕ 加減
原方加鮮竹瀝水50ml沖服,增強化痰功效,適用於喉中痰鳴明顯者
加生石膏60g先煎,適用於持續40℃以上超高热狀態
加羚羊角粉3g沖服,或鉤藤15g煎湯送服,強化止痙作用
🌿 方劑配藥
- 牛黃:30 克
- 鬱金:30 克
- 犀角:30 克
- 黃連:30 克
- 硃砂:30 克
- 山梔:30 克
- 雄黃:30 克
- 黃芩:30 克
- 珍珠:15 克
- 冰片:7.5 克
- 麝香:7.5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1. 牛黃(膽紅素、膽酸):
- 解熱鎮靜與抗驚厥作用
- 抑制中樞神經過度興奮
- 保護腦神經細胞缺血損傷
- 調節細胞凋亡相關蛋白表達
2. 水牛角濃縮粉(替代犀角):
- 解熱抗炎與免疫調節作用
- 降低腦組織內皮素水平
- 抑制血小板過度活化
3. 麝香(麝香酮):
- 雙向調節中樞神經(低劑量鎮靜、高劑量興奮)
- 增強血腦屏障通透性
- 抗腦水腫與促進神經功能恢復
4. 珍珠(碳酸鈣、氨基酸):
- 鎮靜抗驚厥活性
- 調節鈣離子通道穩定神經膜
- 促進神經膠質細胞修復
5. 朱砂(硫化汞):
- 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異常放電
- 調控5-HT、GABA等神經遞質水平
- 注意汞蓄積毒性風險
6. 雄黃(四硫化四砷):
- 抗菌抗病毒作用
- 抑制NF-κB炎症通路
- 注意砷化合物潛在毒性
7. 黃連(小檗鹼):
- 抗內毒素與抑制細胞因子風暴
- 清除自由基與抗氧化損傷
- 調節腸腦軸功能
8. 黃芩(黃芩苷):
-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解熱
- 降低血腦屏障通透性異常
- 抗過氧化反應保護線粒體
9. 梔子(梔子苷):
- 抑制NO過量生成
- 調節熱休克蛋白表達
- 改善腦微循環障礙
10. 鬱金(薑黃素):
- 抑制COX-2與TNF-α生成
- 激活Nrf2抗氧化通路
- 抗血小板聚集與血栓形成
11. 冰片(龍腦):
- 促進藥物分子腦內靶向遞送
- 抑制谷氨酸興奮性神經毒性
- 增強膠質細胞代謝活性
*全方協同機制:
- 多重途徑抑制缺血再灌注損傷
- 調控HMGB1/TLR4/NF-κB炎症軸
- 維持血腦屏障結構與功能完整性
- 影響海馬區神經元突觸可塑性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男性
- 年齡:58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突發神昏譫語,高熱(體溫39.8℃),面赤氣粗,肢體強痙
- 伴隨症:喉間痰鳴,口角流涎,小便失禁,大便三日未行,舌質紅絳、苔黃厚膩,脈滑數有力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高血壓病史,未規律服藥
- 嗜食肥甘厚味,每日飲白酒約200ml
- 近期工作壓力大,熬夜頻繁
4. 辯證分析
- 痰熱內閉心包,熱陷心營
- 痰熱壅盛,上蒙清竅致神昏
- 熱盛動風見肢體強痙
- 腑氣不通加重熱勢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安宮牛黃丸(1丸,溫水化開鼻飼)
- 配合:針刺人中、十宣穴放血
- 加減:大黃10g(後下)、芒硝6g(沖服)通腑瀉熱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首日:服藥後4小時體溫降至38.5℃,痰鳴減輕
- 次日:神志漸清,可簡單應答,大便通下臭穢
- 第三日:體溫恢復正常,肢體強痙緩解,改用清熱化痰湯劑調理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禁忌:孕婦忌用,脾胃虛寒者慎用
- 服藥期間禁食辛辣、油膩
- 中病即止,不宜超過3日連續使用
- 神清後需續用平肝熄風、滋陰潛陽方固本
- 密切監測肝腎功能,防汞製劑蓄積中毒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
年齡:58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突發神昏譫語,高熱(體溫39.8℃),面赤氣粗,肢體強痙,喉中痰鳴。
- 伴隨症:
- 頭痛劇烈,煩躁不安,四肢厥冷。
- 舌質紅絳,苔黃厚膩,脈弦滑數。
- 既往有高血壓病史,此次因情緒激動後發病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工作壓力大,熬夜頻繁。
- 飲食偏嗜肥甘厚味,偶有飲酒。
- 未規律服用降壓藥,血壓控制不佳。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痰熱內閉心包,熱擾神明,引動肝風。
- 證型:熱閉心包證(屬中醫「中風閉證」範疇)。
- 病理特點:邪熱熾盛,痰濁蒙蔽清竅,風火相煽。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安宮牛黃丸(原方)。
- 用法:急症時立即口服1丸(3g),溫水化開鼻飼;後續每日1丸,分2次服用,連用3日。
- 配合治療:靜脈滴注清開靈注射液,輔以針刺人中、十宣穴放血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首日:服藥後4小時體溫降至38.5℃,神志稍清,痰鳴減輕。
- 次日:體溫37.8℃,可簡單對答,肢體強痙緩解,舌苔轉薄黃。
- 第三日:神志基本清醒,體溫恢復正常,改予羚角鉤藤湯加減調理肝風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禁忌:
- 寒閉證(面色蒼白、肢冷脈微)及脫證(大汗淋漓、氣息微弱)禁用。
- 孕婦慎用,肝腎功能不全者減量。
- 注意:
-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、油膩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中病即止,不宜長期服用,防苦寒傷胃。
- 昏迷患者需密切監護,必要時結合西醫急救措施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