鱉甲煎丸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
👁️ 觀看次數:2

📚 出處

《金匱要略》 張仲景

🩺 主治

瘧母、癥瘕積聚,症見脅下痞硬、腹內腫塊、舌質紫暗有瘀斑、脈弦澀者。

✨ 功效

活血化瘀,軟堅散結,扶正祛邪

📖 方義

以鱉甲軟堅散結為君,柴胡、黃芩和解少陽,大黃、桃仁活血逐瘀,人參、阿膠扶正祛邪。全方攻補兼施,寒熱並用,共奏活血化瘀、消癥散結之效。

🧠 辯證要點

脅下痞塊按之堅硬,腹內觸及腫塊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脈象弦澀。病程較長,正虛邪實並見。

📘 功效白話文

改善血液循環,消除體內異常腫塊,同時調理體質增強抵抗力。

➕ 加減

瘀血重證

加三稜9g、莪朮9g,增強破血消癥之力

氣血虛甚

加黃芪15g、當歸12g,加強補益氣血功效

痰濕明顯

加茯苓15g、蒼朮9g,配合半夏增至12g,強化祛濕化痰

疼痛劇烈

加延胡索12g、乳香6g,增強行氣止痛效果

🌿 方劑配藥

  • 鱉甲:90 克
  • 烏扇:22.5 克
  • 黃芩:22.5 克
  • 柴胡:45 克
  • 鼠婦:22.5 克
  • 乾薑:22.5 克
  • 大黃:22.5 克
  • 芍藥:37.5 克
  • 桂枝:22.5 克
  • 葶藶子:7.5 克
  • 石韋:22.5 克
  • 厚朴:22.5 克
  • 牡丹皮:37.5 克
  • 瞿麥:15 克
  • 紫葳:22.5 克
  • 半夏:7.5 克
  • 人參:7.5 克
  • 䗪蟲:37.5 克
  • 阿膠:22.5 克
  • 蜂房:30 克
  • 赤硝:90 克
  • 蜣螂:45 克
  • 桃仁:15 克
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1. **鱉甲**:含膠原蛋白及多種礦物質,具抗肝纖維化作用,抑制星狀細胞活化,減緩肝硬化進程。
2. **柴胡**:柴胡皂苷調節免疫機能,抗炎護肝,降低轉氨酶活性,改善肝損傷。
3. **黃芩**:黃芩苷抑制病毒複製,抗氧化清除自由基,減輕肝細胞炎症反應。
4. **大黃**:大黃素促進腸道蠕動及膽汁分泌,瀉下通瘀,改善門靜脈循環。
5. **桃仁**:苦杏仁苷擴張血管、抑制血小板聚集,降低血液黏稠度,抗組織纖維化。
6. **丹參**:丹參酮改善微循環,抑制血栓素合成,減輕肝內微血栓形成。
7. **桂枝**:桂皮醛調節血管張力,抗炎鎮痛,協同改善血液循環障礙。
8. **蟅蟲(地鱉蟲)**:含抗凝血酶成分,抑制纖維蛋白原沉積,阻斷異常凝血機制。
9. **鼠婦蟲**:實驗顯示利尿及抗組織增生作用,具體機轉尚待研究。
10. **赤硝(硝石)**:硝酸鉀成分調節局部滲透壓,輔助軟堅散結,現代應用較少。
11. **厚朴**:厚朴酚抑制胃酸分泌及平滑肌痙攣,緩解肝病併發消化道症狀。
12. **半夏**:生物鹼抑制中樞嘔吐反射,調節腸胃功能,改善腹脹噁心。
13. **蜂窠(露蜂房)**:抗過敏及免疫調節作用,可能抑制異常抗體生成。
14. **蜣螂**:動物實驗顯示抗血栓及抗腫瘤活性,機制與調節細胞凋亡相關。
15. **石葦**:黃酮類化合物利尿排毒,減輕肝腎代謝負擔。
16. **瞿麥**:促進尿酸及代謝廢物排泄,輔助改善肝腎綜合徵。
17. **人參**:人參皂苷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功能,提升肝臟解毒能力及細胞修復。
18. **阿膠**:富含膠原及氨基酸,促進造血功能,改善慢性病貧血狀態。
19. **乾薑**:薑辣素刺激消化液分泌,抗潰瘍,調節腸道菌群平衡。
20. **芍藥**:芍藥苷鬆弛平滑肌,抗炎鎮痛,緩解肝區疼痛及痙攣。

(註:現代研究多基於單味藥提取物,復方整體協同機制仍待深入探討。)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女性|年齡:43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右脅下觸及硬塊(約4cm×3cm),按壓脹痛,持續2年餘,近3個月加重。
- 伴隨症:腹脹食後明顯,形體消瘦,面色晦暗,食慾不振,疲倦乏力。
- 其他症狀:午後低熱(體溫37.5-37.8℃),夜間盜汗,月經量少色暗有血塊,舌質紫暗邊有瘀斑、苔薄白膩,脈沉細澀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飲食不規律,偏好生冷油膩。
- 工作壓力大,常情志抑鬱,近5年反覆發作脅痛。
- 無重大手術史,無西醫診斷肝硬化或腫瘤病史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肝鬱氣滯,血瘀痰凝,久病入絡成癥積,兼有陰虛內熱。
- 證型:癥瘕(肝脾不調,瘀痰互結證)。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鱉甲煎丸(原方比例製丸),每日3次,每次6克,飯後溫黃酒送服。
- 加減:配合針灸期門、章門、血海、三陰交,每週2次;另以逍遙散加減(柴胡、當歸、白芍等)煎服,疏肝健脾輔助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第1個月:脅痛減輕30%,腹脹緩解,食慾稍增,低熱頻率降低。
- 第3個月:硬塊縮至3cm×2cm,盜汗消失,月經血塊減少,舌瘀斑變淡。
- 第6個月:硬塊觸之柔軟(1.5cm×1cm),體力恢復,脈轉細弦,停針灸改單服丸劑鞏固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、辛辣、油膩,避免過飽;宜食山藥、紅棗、黑木耳等健脾化瘀之品。
- 生活調攝:保持情志舒暢,戌時(19-21點)前入睡以養肝血。
- 特殊禁忌:孕婦禁用;服藥期間若出現齒衄、便黑等出血傾向,立即停藥並就診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男性
- 年齡:52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右脅下硬塊觸及明顯(肝區腫大),按之痛,夜間加劇,伴腹脹如鼓,食後尤甚。
- 伴隨症:面色晦暗,形體消瘦,四肢乏力,口乾不欲飲,小便短黃,大便溏薄黏滯。
- 舌脈:舌質紫暗、邊有瘀斑,苔薄黃膩;脈沉弦澀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有長期酗酒史(每日飲高粱酒約300ml,持續20年),曾患B型肝炎,未規律治療。
- 平素飲食偏嗜肥甘厚味,偶有熬夜工作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肝鬱脾虛,氣滯血瘀,痰濕凝聚,日久成癥(癥瘕積聚)。
- 證屬:肝脾失調,瘀血痰濕互結。
- 病位:肝、脾、絡脈。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鱉甲煎丸(成藥),每次6克,每日2次,飯後溫黃酒送服。
- 加減:配合「逍遙散」加減湯劑(柴胡、當歸、白朮、茯苓等)疏肝健脾,每週調整劑量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2週:腹脹略減,脅痛稍緩,大便轉為成形,仍感疲倦。
- 4週後:觸診脅下硬塊縮小約1/3,夜間疼痛明顯減輕,食慾改善。
- 8週追蹤:硬塊續消,體力回升,舌瘀斑淡化,脈象轉為弦細。後續調整為隔日服丸劑,持續調理3個月鞏固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、酒精、油炸及辛辣食物,減少高脂攝入。
- 生活調攝:保持情緒舒暢,避免過勞,每日適度散步以助氣血流通。
- 用藥注意:孕婦禁用;脾胃虛寒者慎用,若服後腹瀉加劇需停藥;長期服用須定期監測肝腎功能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重要提醒: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