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元活血湯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2
📚 出處
《醫學發明》 李杲(李東垣)
🩺 主治
跌打損傷,瘀血留於脅下,痛不可忍者。亦治胸脅挫傷、瘀腫疼痛。
✨ 功效
活血祛瘀,疏肝通絡
📖 方義
柴胡疏肝理氣,當歸養血活血;桃仁、紅花破血祛瘀;大黃蕩滌留瘀敗血,引瘀下行;穿山甲破瘀通絡;天花粉清熱消腫;甘草緩急止痛、調和諸藥。全方活血祛瘀與疏肝行氣並用,使瘀去新生,氣行絡通。
🧠 辯證要點
脅肋瘀腫疼痛,痛處固定拒按,或見瘀斑,舌質紫暗,脈弦澀。適用於外傷後瘀血停滯、氣機阻滯之證。
📘 功效白話文
促進血液循環、消除瘀血,改善因外傷或瘀血引起的局部腫痛,幫助修復受損組織,同時調理肝氣運行以緩解疼痛。
➕ 加減
加乳香、沒藥各6克,增強活血止痛效果
加香附9克、川芎6克,加強行氣解鬱作用
加澤蘭9克、茯苓12克,增強利水消腫功效
加延胡索9克、三七粉3克(沖服),強化鎮痛效果
🌿 方劑配藥
- 柴胡:15 克
- 天花粉:9 克
- 當歸:9 克
- 紅花:6 克
- 甘草:6 克
- 穿山甲:6 克
- 大黃:30 克
- 桃仁:9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1. 柴胡(含柴胡皂苷、揮發油)
- 抗炎作用: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炎症介質釋放
- 調節中樞神經:鎮痛解熱,降低疼痛敏感性
- 保肝利膽:促進膽汁分泌,降低轉氨酶活性
2. 當歸(含阿魏酸、藁本內酯)
- 改善微循環:擴張血管,抑制血小板聚集
- 造血功能:促進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生成
- 抗纖維化:抑制組織異常增生(如肝纖維化)
3. 桃仁(含苦杏仁苷、脂肪油)
- 抗凝血: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(PAF)
- 抗缺氧:增強組織對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耐受
- 鎮痛抗炎:調節COX-2途徑
4. 紅花(含紅花黃色素、紅花醌苷)
- 擴張血管:激活一氧化氮(NO)合成
- 溶解血栓:抑制纖維蛋白原聚集
- 抗氧化:清除自由基,減少氧化壓力
5. 大黃(含大黃素、蒽醌類)
- 瀉下通便:刺激腸道神經叢,加速蠕動
- 抗菌抗病毒: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流感病毒
- 調節代謝:降低血脂與血糖水平
6. 穿山甲(現多用替代藥材如地龍)
- 抗血栓:降低血液黏稠度
- 促進組織修復:加速損傷部位膠原蛋白合成
7. 甘草(含甘草酸、甘草次酸)
- 類皮質激素作用:抗過敏及免疫調節
- 黏膜保護:抑制胃酸分泌,修復消化道潰瘍
- 解毒增效:緩和其他藥物毒性
**復元活血湯整體作用**
- 協同改善血液流變學:降低全血黏度及纖維蛋白原
- 抑制炎症級聯反應:調節TNF-α、IL-6等細胞因子
- 促進軟組織修復:加速瘀血吸收與損傷組織再生
- 神經調節:通過腦-腸軸影響內臟痛覺傳導
**注意事項**
- 孕婦禁用(桃仁、紅花具子宮收縮作用)
- 長期服用需監測凝血功能(抗血小板成分疊加效應)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男性
- 年齡:35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訴:左側脅肋部劇烈刺痛3日,活動受限
- 伴隨症況:局部皮膚青紫腫脹、按壓痛甚、呼吸或咳嗽時疼痛加劇、夜間痛感明顯
- 其他症狀:口乾、大便偏乾、小便正常
- 舌脈:舌質暗紫有瘀斑、苔薄黃,脈弦澀
3. 過往生活史
- 職業:建築工人,常搬重物
- 近期外傷史:3日前工作時不慎被重物撞擊左脅部
- 生活習慣:偶飲酒,無吸菸史,睡眠尚可
4. 辯證分析
- 病因病機:外力撞擊導致瘀血阻滯脅下,氣機不暢,肝經受損
- 辨證:跌打損傷,瘀血內停證
- 病位:肝經、脅肋部
5. 治療方案(主方加減)
- 主方:復元活血湯
- 藥物組成及劑量(單位:克):
- 柴胡12、瓜蔞根9、當歸9、紅花6、甘草6、穿山甲(炮,先煎)6、大黃(酒浸)12、桃仁9
- 加減:
- 局部腫脹甚:加乳香6、沒藥6
- 疼痛劇烈:加延胡索9
- 大便乾結:大黃增量至15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第1週:
- 每日1劑,水煎分早晚服
- 服藥3日後大便通暢,脅痛稍緩,局部腫脹減輕
- 第2週:
- 原方減大黃至6克,加丹參12克
- 疼痛明顯減輕,活動度改善,瘀斑轉淡
- 第4週:
- 改為隔日1劑,配合外敷消腫膏
- 症狀基本消失,僅勞累後輕微隱痛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注意事項:
- 治療期間避免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
- 飲食宜清淡,忌食辛辣、油膩
- 孕婦禁用,女性經期慎用
- 禁忌證:
- 氣血虛弱無瘀者忌用
- 出血性疾病(如胃潰瘍)患者不宜
- 穿山甲過敏者需替換為地龍9克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
年齡:35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訴:右側脅肋部劇烈刺痛3日,活動轉側困難,深呼吸及咳嗽時疼痛加劇。
- 現病史:3日前因搬運重物不慎跌倒,右側脅肋部撞擊硬物,隨後出現局部腫脹、瘀斑,痛處固定拒按。
- 伴隨症狀:
- 夜間疼痛加重,難以入睡。
- 大便略乾結,小便正常。
- 舌質暗紅,邊有瘀點,苔薄黃,脈弦澀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從事體力勞動工作,平日飲食不規律,喜食辛辣油膩。
- 無慢性病史,偶爾飲酒,無吸菸習慣。
4. 辯證分析
- 病因病機:跌撲損傷,瘀血停滯脅下,氣機阻滯,血行不暢,絡脈不通則痛。
- 辨證要點:
- 外傷史明確,痛處固定、拒按,為瘀血實證。
- 舌暗紅有瘀點、脈弦澀為血瘀證之象。
- 局部腫脹、瘀斑為血溢脈外,積於皮下。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復元活血湯(原方加減)
- 組成:柴胡15g、天花粉10g、當歸10g、紅花6g、甘草6g、穿山甲(砲製)6g、大黃(酒製)10g、桃仁10g。
- 加減:
- 局部腫甚,加乳香6g、沒藥6g以增強活血止痛。
- 大便乾結,大黃增量至12g(後下)以通腑瀉熱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處方3劑,每日1劑,水煎分早晚服。囑患者局部冷敷(急性期後改熱敷),避免劇烈活動。
- 複診(3日後):
- 疼痛減輕約五成,腫脹消退,瘀斑轉淡,大便通暢。
- 原方去大黃,加丹參15g續服5劑。
- 三診(1週後):
- 疼痛基本消失,活動自如,舌質轉淡紅,瘀點減少,脈趨平緩。
- 改予桃紅四物湯加減調理氣血,鞏固療效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注意事項:
- 治療期間忌食生冷、辛辣、油膩,避免飲酒。
- 局部可配合輕柔按摩或中藥外敷,但急性期(24-48小時內)勿熱敷。
- 若出現過敏反應或腹痛腹瀉,立即停藥並就醫。
- 禁忌:
- 孕婦、月經量多者禁用。
- 凝血功能異常或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慎用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