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厘散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2
📚 出處
良方集腋 謝元慶
🩺 主治
跌打損傷、筋斷骨折之瘀血腫痛,或刀傷出血。亦可用於無名腫毒、燒傷燙傷
✨ 功效
活血散瘀、定痛止血、消腫生肌
📖 方義
血竭配紅花活血祛瘀為君,乳香、沒藥行氣止痛為臣,麝香冰片開竅散瘀為佐,朱砂鎮心安神,兒茶清熱止血為使。全方走竄通絡與收斂止血並用
🧠 辯證要點
局部瘀血腫脹、疼痛劇烈、舌質紫暗或有瘀斑、脈澀。適用於外傷後急性期氣滯血瘀證
📘 功效白話文
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,快速止痛,幫助傷口止血並加速癒合,適用於外傷初期急救使用
➕ 加減
瘀血嚴重者加桃仁9g、赤芍6g,增強破血逐瘀功效
出血量多者加三七粉3g沖服,強化止血作用
疼痛劇烈者加延胡索6g,加強行氣止痛效果
孕婦使用時去麝香,改加蘇木6g維持活血功能
🌿 方劑配藥
- 血竭:30 克
- 乳香:4.5 克
- 沒藥:4.5 克
- 紅花:4.5 克
- 朱砂:3.6 克
- 冰片:0.36 克
- 麝香:0.36 克
- 兒茶:7.2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1. 血竭(主要成分)
- 抗凝血作用:抑制血小板聚集,延長凝血時間
- 抗炎鎮痛: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降低炎症介質釋放
- 促進傷口癒合:刺激纖維蛋白溶解,加速組織修復
2. 乳香、沒藥
- 鎮痛抗炎:抑制COX-2酶活性,減少炎症反應
- 改善微循環:擴張血管,增加局部血流量
- 抗菌作用: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有抑制作用
3. 紅花
- 活血化瘀:抑制血栓素A2生成,防止血栓形成
- 抗氧化:清除自由基,減輕氧化應激損傷
4. 兒茶
- 收斂止血:促進血小板黏附與聚集
- 抗菌抗病毒:對多種病原微生物具抑制作用
5. 冰片
- 促進藥物吸收:增加黏膜及皮膚通透性
- 鎮靜作用:調節中樞神經GABA受體活性
6. 麝香(部分方劑含)
- 抗炎免疫調節:抑制TNF-α、IL-6等促炎因子
- 強心作用:增強心肌收縮力,改善缺血狀態
7. 朱砂(傳統配方含,現代多已替代)
- 鎮靜安神:影響中樞神經遞質傳導
- 注意:含硫化汞,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重金屬蓄積毒性
※現代研究多聚焦於其複方協同效應,尤以鎮痛、抗血栓及組織修復機制最顯著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
年齡:30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左踝關節扭傷後腫脹疼痛3日,局部皮膚青紫,按壓痛劇
- 行走困難,關節活動受限
- 伴隨局部灼熱感,夜間痛甚難以入眠
- 舌質暗紅,舌邊瘀斑,苔薄黃
- 脈弦澀
3. 過往生活史
- 業餘籃球運動員,每週高強度訓練
- 偶有熬夜習慣,飲食偏辛辣
- 無慢性病史,無藥物過敏史
4. 辯證分析
- 外傷致經脈受損,氣滯血瘀
- 局部氣血壅滯化熱,形成瘀熱互結
- 「不通則痛」致活動功能障礙
- 舌脈均顯血瘀兼熱象
5. 治療方案
主方:七厘散(原方)
劑量:每次1.5克,每日2次(黃酒送服)
外用法:藥粉調蜂蜜外敷患處,每日換藥1次
加減:加川牛膝6克(煎湯代水送服),增強引藥下行之力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首日:外敷後局部灼熱感減輕,夜間可間斷入睡
- 三日:腫脹消退30%,瘀斑顏色轉暗,關節可輕度活動
- 七日:疼痛減半,已能緩慢行走,舌邊瘀斑淡化
- 續用5日後停藥,配合針灸理療,兩週後恢復運動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孕婦禁用,經期慎用
- 外敷時避開皮膚破損處
- 治療期間忌食生冷油膩、海鮮發物
- 服藥後若現皮疹瘙癢應立即停用
- 不可超量長期使用,中病即止
- 配合患肢制動抬高,急性期後漸進復健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|年齡:35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因搬運重物不慎扭傷腰部,局部瘀腫疼痛,活動受限。
- 伴隨症:患處皮膚青紫,觸痛明顯,夜間疼痛加劇影響睡眠,舌質暗紅、邊有瘀斑,苔薄白,脈弦澀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職業為搬運工人,長期負重勞動,偶有腰背痠痛史,無慢性病史。
- 飲食不規律,偶飲酒,無吸菸習慣。
4. 辯證分析
- 外力損傷致氣滯血瘀,經絡阻滯,不通則痛。
- 局部瘀腫青紫為血瘀外顯;脈弦澀、舌暗紅為氣血運行不暢之象。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七厘散(原方)
- 用法:
- 內服:每次1.5克,每日2次,黃酒送服。
- 外敷:取適量散劑以白酒調糊,外塗患處,每日1次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3日後:局部腫痛減輕,活動範圍改善,夜間可安睡。
- 7日後:瘀斑轉淡,觸痛不明顯,腰部可輕度前屈。
- 續用2週:瘀腫消散,活動自如,舌脈趨向平和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孕婦禁用,外傷出血量多者慎內服。
- 外敷時避開皮膚破損處,忌辛辣、油膩食物。
- 治療期間減少負重,配合局部熱敷加強活血效果。
- 服藥後若見皮疹、腹瀉等過敏反應,立即停用並就醫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