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芎茶調散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
👁️ 觀看次數:2

📚 出處

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陳師文等

🩺 主治

外感風邪頭痛,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,惡寒發熱,目眩鼻塞,舌苔薄白,脈浮者

✨ 功效

疏風止痛,清利頭目

📖 方義

川芎為君藥,活血行氣、祛風止痛;羌活、白芷、細辛助君藥祛風散寒止痛;荊芥、防風、薄荷疏風邪、清利頭目;甘草調和諸藥。配合清茶調服,取其苦寒清上降下之性

🧠 辯證要點

頭痛為主證,伴隨外感風邪表證(如惡寒發熱、脈浮),疼痛部位多在頭部陽經循行處

📘 功效白話文

主要用於緩解風邪引起的頭痛、頭暈,改善感冒時的鼻塞症狀,並能減輕頭面部脹痛不適

➕ 加減

菊花茶調散

原方加菊花、殭蠶,適用於風熱上攻之頭痛,增強疏風清熱功效

加味芎辛湯

加桃仁、紅花等活血藥,用於頭痛日久兼血瘀者,增強化瘀止痛效果

半夏白朮天麻湯合方

配伍半夏、天麻等化痰熄風藥,適用於風痰上擾之眩暈頭痛

🌿 方劑配藥

  • 川芎:120 克
  • 荊芥:120 克
  • 白芷:60 克
  • 羌活:60 克
  • 甘草:60 克
  • 細辛:30 克
  • 防風:45 克
  • 薄荷:240 克
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- 川芎:含川芎嗪、阿魏酸等成分,具擴張血管、改善腦部微循環、抗血小板聚集作用,可緩解血管性頭痛
- 白芷:含歐前胡素、異歐前胡素等香豆素類化合物,具抗炎鎮痛作用,能抑制COX-2活性
- 羌活:揮發油中α-蒎烯、β-蒎烯具抗炎效果,調節TNF-α、IL-6等發炎因子分泌
- 細辛:甲基丁香酚成分具中樞性鎮痛作用,局部麻醉效果顯著,但需注意馬兜鈴酸潛在腎毒性
- 防風:色原酮類化合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具解熱鎮痛作用,調節體溫中樞
- 薄荷:薄荷醇促進藥物經皮吸收,直接作用於TRPM8受體緩解頭痛,鬆弛平滑肌
- 荆芥:揮發油中胡薄荷酮具抗過敏作用,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,改善鼻黏膜充血
- 甘草:甘草酸苷具類皮質醇抗炎作用,調節Th1/Th2免疫平衡,增強方劑整體協同效應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35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訴:反覆頭痛3月餘,遇風加重,以兩側太陽穴及頭頂脹痛為主,伴頭暈目眩。
- 伴隨症狀:鼻塞流清涕、輕微惡風、肩頸僵硬、偶有耳鳴。
- 舌脈:舌淡紅、苔薄白,脈浮緊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伏案工作,作息不規律,常熬夜至凌晨。
- 平素怕冷,易感冒,夏季喜吹冷氣。
- 無慢性病史,近期未服用西藥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因病機:風邪外襲,上犯頭目,阻滯清竅,經氣不利。
- 辨證要點:頭痛遇風加重、脈浮緊為風邪客表;鼻塞流涕為風邪犯肺;肩頸僵硬為經絡氣血不暢。

5. 治療方案(主方加減)
- 主方:川芎茶調散(川芎12g、荊芥10g、白芷10g、羌活8g、防風8g、細辛3g、薄荷6g、甘草6g)。
- 加減:因肩頸僵硬加葛根15g;耳鳴加石菖蒲10g。
- 用法:每日1劑,水煎分2次服,飯後以清茶送服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(1週後):頭痛頻率減半,鼻塞緩解,肩頸仍僵,調整葛根增至20g。
- 二診(2週後):頭痛偶發,耳鳴消失,脈轉緩,去細辛、石菖蒲,續服7劑鞏固。
- 隨訪:1月後症狀基本消退,建議調整作息避風寒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生活調攝:避風寒,頭部保暖,忌冷飲、熬夜。
- 飲食禁忌:服藥期間忌食生冷、油膩及辛辣。
- 特殊禁忌:陰虛陽亢或肝火上炎之頭痛(如面紅目赤、高血壓)禁用;孕婦慎用細辛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女性
年齡:45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頭痛反覆發作3月餘,痛勢劇烈如錐刺,以兩側太陽穴及前額為甚,遇風寒加重,得溫稍緩。
- 伴隨症:鼻塞流清涕,輕微惡寒無汗,頭暈目眩,偶有噁心感,舌淡紅、苔薄白,脈浮緊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於冷氣房工作,夏季常直吹冷風,平素怕冷,少運動。
- 無慢性病史,偶有經期頭痛加重現象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風寒外襲,上犯頭目,阻滯清陽,經氣不利。
- 辨證:風寒頭痛(外感風邪兼寒凝經絡)。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川芎茶調散加減
- 川芎12g、荊芥9g、白芷6g、羌活6g、細辛3g、防風6g、薄荷6g(後下)、甘草6g、清茶適量為引。
- 加減:因鼻塞明顯,加辛夷6g;兼噁心,加薑半夏9g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服藥3日後頭痛減半,鼻塞緩解,惡寒減輕,脈轉浮緩。
- 複診:續服5劑,頭痛偶發輕微,去細辛、羌活,加當歸9g養血和絡,再服7劑後症狀基本消除。
- 隨訪:1月後未復發,建議避風寒並配合頭部穴位按摩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禁忌:陰虛陽亢或肝火頭痛(如面紅目赤、脈弦數)者禁用。
- 注意:服藥期間忌生冷、油膩,避免直接吹風。
- 特殊提醒:細辛用量宜謹慎,久服需監測;孕婦慎用薄荷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重要提醒: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