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子養親湯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
👁️ 觀看次數:2

📚 出處

《韓氏醫通》 韓懋

🩺 主治

痰壅氣滯證。咳嗽喘逆,痰多胸痞,食少難消,舌苔白膩,脈滑。

✨ 功效

降氣化痰,消食除脹,止咳平喘

📖 方義

紫蘇子降氣化痰、止咳平喘;白芥子溫肺利氣、快膈消痰;萊菔子消食導滯、行氣祛痰。三藥合用,共奏化痰消食、降氣平喘之效。

🧠 辯證要點

痰多色白質稠,胸悶脘痞,咳嗽氣急,食慾不振,舌苔白膩而滑,脈象弦滑。

📘 功效白話文

幫助化解喉嚨痰液、改善脹氣消化不良、緩解咳嗽與呼吸急促症狀

➕ 加減

寒痰明顯

加乾薑6g、細辛3g,增強溫肺化飲作用

食滯嚴重

加山楂9g、神曲9g,強化消食導滯功能

氣逆喘甚

加厚朴6g、枳殼6g,加強降氣平喘效果

痰鬱化熱

加黃芩6g、瓜蔞仁9g,配合清熱化痰

🌿 方劑配藥

  • 紫蘇子:9 克
  • 白芥子:9 克
  • 萊菔子:9 克
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1. **紫蘇子**
- **鎮咳祛痰**:紫蘇子中的揮發油及苯丙素類化合物具有顯著祛痰作用,可促進呼吸道黏液分泌排出。
- **抗菌抗炎**:紫蘇醛等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肺炎鏈球菌等有抑制作用,並抑制COX-2途徑減輕炎症。
- **平喘作用**:調節Th1/Th2免疫平衡,降低氣道高反應性,緩解支氣管痙攣。

2. **白芥子**
- **刺激性祛痰**:白芥子苷水解後生成異硫氰酸酯,刺激黏膜反射性增加支氣管分泌。
- **抗炎鎮痛**:抑制NF-κB通路降低IL-6、TNF-α等促炎因子,芥子鹼具中樞鎮痛效果。
- **調節免疫**: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,促進淋巴細胞增殖反應。

3. **萊菔子**
- **胃腸動力調節**:萊菔素通過膽鹼能受體促進胃腸蠕動,同時抑制過度收縮達到雙向調節。
- **降氣化痰**:芥子油苷衍生物可溶解黏液痰,降低痰液黏稠度。
- **抗氧化**:蘿蔔硫素激活Nrf2通路,提升SOD、GSH-Px等抗氧化酶活性。

4. **綜合作用**
- **協同祛痰**:三藥共有的揮發油及硫苷類成分形成氣道黏液清除協同效應。
- **抗過敏機制**:組胺阻斷及肥大細胞穩定作用,降低IgE介導的氣道過敏反應。
- **代謝調節**:改善脂質代謝紊亂(降低TC、TG),對痰濕體質相關代謝症候群有調控作用。

5. **現代應用**
- **慢性阻塞性肺病**:抑制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活性,減緩肺組織破壞。
- **腸易激綜合症**:調節5-HT3受體表達,改善內臟高敏感性。
- **代謝關聯研究**:激活AMPK通路改善胰島素抵抗,降低瘦素抵抗效應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
年齡:65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咳嗽頻繁,痰多色白質黏,胸悶氣促,進食後加重。
- 伴隨症:
- 食慾不振,脘腹脹滿。
- 大便黏滯,排便不暢。
- 舌苔白膩厚,舌體胖大邊有齒痕。
- 脈滑略弦,右關脈明顯濡緩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吸菸,每日約10支,持續40年(已戒1年)。
- 飲食偏嗜肥甘厚味,少蔬果攝取。
- 平日少動,體型偏胖(BMI 28)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痰濕壅肺:痰多白黏、胸悶氣促為痰阻肺絡,肺失宣降。
- 脾虛失運:脘腹脹滿、苔膩脈濡為脾虛濕困,運化無力。
- 氣滯痰阻:咳嗽進食後加重,脈滑弦為痰阻氣機,升降失常。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三子養親湯
- 紫蘇子(炒)9g、白芥子(炒)9g、萊菔子(炒)9g
- 加減:
- 加陳皮6g、茯苓10g(增強健脾化痰)。
- 加杏仁9g(宣肺止咳)。
- 煎服法:每日1劑,水煎分2次溫服,飯後服用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7日:咳嗽減輕30%,痰量減少,胸悶緩解。調整為紫蘇子6g、白芥子6g(防辛燥傷津)。
- 二診14日:痰轉稀易咳,食慾改善,大便成形。去杏仁,加炒白朮9g(健脾固本)。
- 三診21日:偶有晨起咳痰,餘症悉平。改為隔日1劑,續服2週鞏固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、油膩、甜食及乳製品,避免助濕生痰。
- 生活調攝:飯後緩步30分鐘助運化,練習腹式呼吸改善肺氣。
- 特殊提醒:
- 陰虛燥咳(乾咳無痰、舌紅少苔)或氣虛明顯(氣短乏力)者慎用。
- 白芥子辛溫,久服易耗氣,中病即止,需醫師監測調方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
年齡:65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反覆咳嗽痰多2月餘,痰色白質黏稠,夜間加重,胸悶氣促
- 伴隨症:食慾不振,脘腹脹滿,大便黏滯不暢,舌苔白膩,舌體胖大邊有齒痕,脈滑
- 特殊表現:痰多時伴輕微喘鳴聲,晨起需咳出大量痰液後方覺舒暢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吸菸史(每日10支,持續30年,3年前戒斷)
- 嗜食肥甘厚味,少運動,體型偏胖(BMI 28)
- 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

4. 辯證分析
- 痰濕壅肺,肺失宣降:痰白質黏、胸悶氣促為痰阻肺絡之象
- 脾虛失運:食少脘脹、苔膩脈滑屬脾虛濕聚證候
- 氣機不暢:痰阻氣道致喘鳴,腑氣不通見便黏

5. 治療方案
主方:三子養親湯加味
- 紫蘇子10g(包煎)、白芥子10g、萊菔子15g
- 加法半夏9g、陳皮6g、茯苓15g、炒白朮12g
- 生薑3片為引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7劑後:痰量減半,夜咳頻率降低,大便轉暢
- 二診去白芥子減至6g,加黨參12g繼服10劑:胸悶緩解,食慾改善
- 三診改水泛丸劑續服1個月:痰咳基本控制,體重下降2kg,舌苔轉薄白
- 隨訪3月未見明顯復發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海鮮、乳製品及糯米類礙脾之品
- 生活調攝:每日拍背排痰訓練,練習腹式呼吸
- 藥理禁忌:痰熱證(黃稠痰、舌紅苔黃)禁用
- 特殊注意:白芥子久服易傷胃氣,中病即減量
- 配伍禁忌:避免與溫燥過度之中藥同用(如附子、肉桂)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重要提醒: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