射干麻黃湯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
👁️ 觀看次數:3

📚 出處

金匱要略 張仲景

🩺 主治

外感風寒,痰飲鬱肺所致的咳嗽氣喘,喉中痰鳴,痰多清稀,惡寒發熱,胸膈滿悶,舌苔白滑,脈浮緊。

✨ 功效

宣肺散寒,祛痰平喘,止咳降逆。

📖 方義

麻黃宣肺散寒平喘,射干清熱祛痰利咽,共為君藥;細辛溫肺化飲,生薑散寒和胃,助麻黃解表;紫菀、款冬花潤肺止咳化痰,五味子收斂肺氣,半夏燥濕化痰降逆,大棗調和諸藥,共奏宣肺散寒、祛痰平喘之效。

🧠 辯證要點

外寒引動內飲,肺氣失宣。主要辨證要點為:咳嗽痰多清稀、喉中痰鳴、惡寒無汗、胸悶氣促、舌苔白滑、脈浮緊。

📘 功效白話文

此方通過發散風寒、化解痰飲來改善咳嗽氣喘。能緩解喉嚨痰鳴聲、清稀痰液、胸悶等症狀,尤其適合因受寒誘發的氣喘或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。

➕ 加減

痰多黏稠

加陳皮9克、茯苓12克,增強燥濕化痰之力。

表寒明顯

加桂枝6克,強化解表散寒功效。

氣喘劇烈

加杏仁9克、蘇子9克,加強降氣平喘作用。

痰鬱化熱

加黃芩9克、生石膏15克,兼清肺熱。

🌿 方劑配藥

  • 射干:9 克
  • 麻黃:12 克
  • 生薑:9 克
  • 細辛:6 克
  • 紫菀:9 克
  • 款冬花:9 克
  • 五味子:6 克
  • 大棗:3 克
  • 半夏:9 克
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1. **射干**:含鳶尾苷等成分,具有抗炎、抗病毒作用,能抑制呼吸道黏膜水腫,減少分泌物,緩解咳嗽。
2. **麻黃**:麻黃鹼及偽麻黃鹼可鬆弛支氣管平滑肌,擴張氣道,改善喘息;並能刺激交感神經,緩解過敏反應。
3. **生薑**:薑辣素促進血液循環,增強代謝,協同麻黃發汗解表;抗炎抗氧化,抑制呼吸道發炎反應。
4. **細辛**:揮發油(如甲基丁香酚)具抗組織胺、抗過敏效果,緩解支氣管痙攣,但需注意其潛在腎毒性。
5. **紫菀**:皂苷成分刺激呼吸道黏膜,促進排痰,改善慢性咳嗽及痰多症狀。
6. **款冬花**:含款冬酮等,具鎮咳、祛痰作用,抑制氣道高反應性,緩解哮喘發作。
7. **五味子**:木脂素類成分調節免疫,抑制氣道炎症介質(如IL-4、IL-5),降低過敏性哮喘反應。
8. **大棗**:多糖類增強體液免疫,緩解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,提高整體方劑耐受性。
9. **半夏**:生物鹼抑制延髓咳嗽中樞,減少咳嗽反射,並能分解痰液黏蛋白,促進排出。

**整體協同作用**:多靶點調節氣道炎症、降低黏液分泌、緩解平滑肌痙攣,適用於過敏性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等阻塞性呼吸道疾病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
年齡:7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反覆咳嗽喘息3日,夜間加重,喉中痰鳴如拽鋸,呼吸急促,痰色白質稀。
- 伴隨症:鼻塞流清涕,無汗,輕微發熱(體溫37.8℃),食慾減退,舌淡紅、苔白滑,脈浮緊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過敏性鼻炎病史,對塵蟎過敏。
- 平素易感冒,夏季常飲冷食,居住環境潮濕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外感風寒,引動伏痰,寒飲鬱肺,肺氣失宣。
- 證型:寒飲鬱肺證(類似現代醫學「喘息性支氣管炎」)。
- 辨證要點:痰鳴喘咳、痰白清稀、舌苔白滑、脈浮緊,符合「寒飲內停、肺氣上逆」之象。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射干麻黃湯原方
- 射干6g、麻黃4g、生薑3片、細辛2g、紫菀6g、款冬花6g、五味子3g、大棗3枚、法半夏6g
- 加減:因患兒痰多,加陳皮4g、茯苓6g以健脾化痰;輕熱加荊芥3g疏風散寒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服藥1劑後微汗出,喘咳減輕,痰鳴減少,體溫降至37.2℃。
- 二診(3日後):喘息平,夜間偶咳,痰量減半,去麻黃、細辛,加白朮6g、山藥8g健脾固本。
- 隨訪1週:咳嗽平息,食慾恢復,舌苔轉薄白,脈趨平穩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注意事項:
- 避風寒,忌生冷飲食,暫停冰品、瓜果。
- 痰轉黃稠或高熱時需停用,防化熱傷津。
- 建議配合艾灸肺俞、膻中穴以溫肺化痰。
- 禁忌:
- 陰虛燥咳、肺熱喘咳者禁用。
- 高血壓、心悸患者慎用麻黃,可改炙麻黃或減量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女性
年齡:48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咳嗽頻作,喉中痰鳴聲明顯,夜間加重,喘息時胸悶,痰色白質稀。
- 伴隨症:惡寒無汗,鼻塞流清涕,咽癢,食慾減退,舌淡苔白滑,脈浮緊。
- 加重因素:遇冷空氣或飲用冷飲後症狀加劇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從事冷凍倉庫管理工作,常接觸寒濕環境。
- 平素喜飲冷茶,偶有熬夜習慣。
- 無吸菸史,過往無重大疾病史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外感風寒,內有痰飲,寒飲鬱肺,肺氣失宣。
- 證型:外寒內飲證(《金匱要略》「咳而上氣,喉中水雞聲」)。
- 舌脈佐證:舌淡苔白滑為寒濕內停;脈浮緊主表寒實邪。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射干麻黃湯原方
射干9g、麻黃9g、生薑9g、細辛3g、紫菀9g、款冬花9g、五味子6g、大棗3枚、半夏9g
- 煎服法:水煎溫服,每日1劑,分早晚2次服用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(3日後):咳嗽減輕,痰鳴聲減少,惡寒緩解,仍鼻塞。微調麻黃量至6g,加蒼耳子6g通鼻竅。
- 二診(續服5日):喘息平穩,痰量減少質轉稠,夜間可平臥。脈轉緩,去細辛,減麻黃至3g,加白朮9g健脾化濕。
- 總療效:連續治療2週後,咳喘痰鳴基本消失,食慾恢復,後以玉屏風散調理固表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、油膩、海鮮,避免刺激咽喉。
- 生活調攝:保暖避風寒,減少寒濕環境暴露。
- 特殊禁忌:陰虛燥咳、痰熱蘊肺者禁用;高血壓患者慎用麻黃,需監測血壓。
- 藥後反應:部分患者服後微汗屬正常,若心悸或口乾加重需停藥覆診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重要提醒: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