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產無憂散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
👁️ 觀看次數:2

📚 出處

傅青主女科 傅山

🩺 主治

胎動不安、胎位不正、習慣性流產、預防難產,適用於氣血虛弱、胞宮氣機不暢之妊娠諸症。

✨ 功效

補氣養血,理氣安胎,順產催生。

📖 方義

當歸、川芎活血養血;黃耆補氣固胎;艾葉溫經止血;枳殼、厚朴理氣寬中;菟絲子固腎安胎;川貝潤肺化痰兼能滑胎;羌活、荊芥疏風解鬱以利氣機;白芍緩急止痛;甘草調和諸藥。全方共奏調和氣血、順胎催生之效。

🧠 辯證要點

妊娠期間腰酸腹痛、胎動頻繁或微弱,胎位異常,脈象細滑無力,舌淡苔薄白。

📘 功效白話文

增強孕婦體質,調整胎位至正常,緩解孕期腰腹不適,幫助順利生產。

➕ 加減

氣虛甚者加減

加人參6克,白朮9克,加強補氣健脾之力。

胎位不正明顯

加紫蘇梗6克、桑寄生12克,增強理氣固胎作用。

宮寒腹痛劇烈

加吳茱萸3克、炮薑6克,加強溫經散寒功效。

🌿 方劑配藥

  • 當歸:4.5 克
  • 川芎:4.5 克
  • 荊芥:2.4 克
  • 黃耆:2.4 克
  • 艾葉:2.1 克
  • 厚朴:2.1 克
  • 枳殼:1.8 克
  • 菟絲子:3 克
  • 川貝:3 克
  • 白芍:3.6 克
  • 羌活:1.5 克
  • 甘草:1.5 克
  • 生薑:3 克
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
1. 當歸:含揮發油及多糖成分,具有調節子宮平滑肌收縮、改善子宮微循環及抗貧血作用,對產後恢復具促進效果
2. 川芎:川芎嗪成分可擴張血管、抑制血小板聚集,改善胎盤血液灌注,同時具有鎮痛及抗氧化的藥理特性
3. 白芍:白芍總苷具有鎮靜、抗炎及免疫調節作用,能緩解妊娠期子宮異常收縮
4. 黃芪:黃芪多糖增強免疫力,促進造血功能,改善母體氣虛狀態,並調節胎盤血管生成因子表達
5. 厚朴:厚朴酚具有腸胃平滑肌雙向調節作用,改善妊娠期腹脹,兼有抗焦慮及抗菌效果
6. 枳殼:含橙皮苷等黃酮類物質,可增強子宮及胃腸道張力,促進產程進展
7. 菟絲子:菟絲子黃酮調節雌激素水平,改善黃體功能,具有安胎及抗氧化損傷作用
8. 川貝母:生物鹼成分可鎮咳平喘,緩解妊娠合併呼吸道症狀,同時抑制子宮過度興奮
9. 荊芥穗:揮發油成分抑制過敏介質釋放,改善妊娠期皮膚瘙癢,並有輕度解熱作用
10. 艾葉:艾葉油具有子宮興奮作用,可預防產後出血,所含鞣質成分有抗菌效果
11. 羌活:羌活酚類成分抗炎鎮痛,改善妊娠期腰骶疼痛,並抑制血小板過度活化
12. 甘草:甘草酸及黃酮類物質具有抗炎、抗過敏及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,協調全方藥效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女
年齡:32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妊娠7個月,胎動不安,下腹隱痛持續3日
- 腰酸乏力,頭暈目眩,偶有心悸
- 面色蒼白,唇色淡,舌質淡紅、苔薄白
- 脈象細滑略弱,尺脈沉細
- 伴隨輕度下肢水腫,小便短少
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辦公室工作,久坐少動
- 孕後過度勞累,曾於妊娠初期有少量出血史
- 平素脾胃虛弱,易腹瀉

4. 辯證分析
- 氣血兩虛,衝任不固:面色無華、脈細弱,氣血生化不足,胎失所養
- 脾虛濕滯:下肢水腫、小便少,運化失常水濕停聚
- 腎氣不足:腰酸尺脈沉細,胞宮失於溫煦

5. 治療方案
主方:保產無憂散(原方加減)
- 當歸10g、川芎6g、白芍10g、黃芪15g
- 厚朴6g、枳殼6g、菟絲子12g、川貝母6g
- 荊芥穗6g、羌活5g、甘草3g、生薑3片
加減:加白朮10g健脾利濕,杜仲10g補腎安胎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每日1劑,水煎分3次服,連服5日
→ 腹痛減輕,胎動趨穩,下肢水腫稍退
- 二診:原方去羌活,加茯苓12g,續服7日
→ 氣色轉潤,脈象較前有力,小便量增
- 三診:改為隔日1劑,調理2週
→ 足月順產,母子平安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:忌生冷黏膩,宜山藥、紅棗等補脾之品
- 起居:避免久站勞累,臥床時墊高下肢
- 禁忌:陰虛火旺者慎用;胎位異常或出血量多者需配合現代醫學處置
- 藥禁:服藥期間停用破氣活血類中藥(如桃仁、紅花)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
- 年齡:32歲
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妊娠7月,胎動不安,下腹隱痛綿綿,時有下墜感。
- 伴隨症:腰酸乏力,陰道少量淡紅色分泌物,頭暈心悸,夜寐不寧,食慾不振,大便偏軟。
- 舌脈:舌質淡、苔薄白,脈沉細滑、略無力。

3. 過往生活史
- 素體氣血偏弱,3年前曾有一次早期流產史。
- 平素工作壓力大,飲食不規律,偶有熬夜。
- 無慢性疾病史,無藥物過敏史。
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氣血兩虛,衝任不固,胎失所養;兼有腎氣不足,無力繫胎。
- 辨證:氣血虧虛證(胎動不安),兼腎虛不固。
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保產無憂散加減
- 組成:
當歸10g、川芎6g、白芍12g、黃芪15g、厚朴6g、羌活3g、菟絲子12g、川貝母6g、荊芥穗6g、艾葉6g、甘草3g、生薑3片
- 加減:加杜仲12g、桑寄生15g以補腎安胎;去枳殼防破氣。
- 用法:每日1劑,水煎分2次溫服,連服7日。
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後:服藥3日,下腹隱痛減輕,分泌物減少,腰酸稍緩。
- 複診調整:原方加黨參10g、阿膠9g(烊化),續服10日。
- 結果:胎動穩定,腹痛消失,陰道未再見出血,脈轉細滑有力。足月順產一健康嬰兒。
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:忌生冷、油膩,宜食山藥、紅棗等健脾養血之品。
- 生活:避免勞累、情緒波動,臥床靜養為宜。
- 禁忌:外感發熱、實熱證者忌用;服藥期間若腹痛加劇或出血增多,需立即就醫。
- 特殊提示:本方為安胎輕劑,若氣虛明顯可酌加參類,但需避用破血耗氣之品(如桃仁、紅花)。
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
重要提醒: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