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增液湯的功效、症狀辨別用法、藥材組成、現代科學研究與案例
👁️ 觀看次數:33
📚 出處
《溫病條辨》 吳瑭(吳鞠通)
🩺 主治
熱病傷津,腸燥便秘,口乾舌燥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✨ 增液湯功效
養陰潤燥,增液行舟
📘 增液湯功效白話文
通過增加體內津液來潤滑腸道,改善因體內乾燥導致的便秘,類似於『加水讓船隻順利航行』的原理。
📖 方義
以玄參滋陰清熱為君,麥冬養陰潤燥為臣,生地黃涼血滋陰為佐使,三藥合用能增液潤腸,猶如『增水行舟』以通便。
🧠 辯證要點
1. 熱病後期傷津
2. 腸燥便秘無硬結
3. 舌紅少苔或乾裂
4. 脈細數無力
➕ 加減
加入大黃9克、芒硝6克,適用於陰虛便秘兼有燥屎內結者
加石膏30克、知母12克,強化清熱生津效果
加當歸12克、桃仁9克,增強養血潤腸作用
加黃耆15克、黨參12克,配合益氣推動腸道蠕動
加沙參12克、川貝母9克,強化潤肺止咳功效
🌿 增液湯方劑組成藥材(每帖)
- 玄參:30 克
- 麥冬:24 克
- 生地黃:24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增液湯(組成:玄參、麥冬、生地黃)
**各成分藥理研究**:
1. **玄參**
- 含玄參苷、環烯醚萜類:具抗炎、免疫調節作用,抑制促炎細胞因子(如TNF-α、IL-6)。
- 調節水通道蛋白(AQP3、AQP4):促進腸道水分代謝,改善便秘。
2. **麥冬**
- 含甾體皂苷、多糖:增強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保護,促進黏液分泌。
- 抗氧化活性:清除自由基,減輕氧化壓力損傷。
- 調節腸道菌群:改善腸道屏障功能。
3. **生地黃**
- 含地黃苷、梓醇:抑制NF-κB通路,減輕炎症反應。
- 調節血糖及電解質平衡:影響鈉鉀ATP酶活性。
- 促進細胞修復:加速受損黏膜再生。
**綜合協同作用**:
- **調節水液代謝**:三方協同增加腸道水分滲透,緩解陰虛型便秘。
- **黏膜保護與修復**:增強呼吸道、消化道及陰道黏膜屏障,減少乾燥損傷。
- **抗炎與免疫調節**:抑制過度免疫反應,減輕慢性炎症(如乾燥症候群)。
- **抗氧化與抗凋亡**:降低氧化壓力,保護腺體細胞功能。
**現代應用關聯**:
- 乾燥症(如乾眼症、口乾症)、糖尿病陰虛型便秘、放化療後黏膜損傷。
📝 增液湯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女性
年齡:58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大便乾結如羊屎,5-7日一行,排便困難伴肛門灼熱感
- 伴隨症:
- 口乾舌燥,夜間加重,需頻繁飲水
- 手足心熱,午後潮熱(體溫37.5-37.8℃)
- 小便短赤,尿量減少
- 舌質紅絳,舌面少苔且乾裂,脈細數
- 失眠多夢,夜間易醒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從事文書工作,每日久坐超過8小時
- 飲食偏嗜辛辣油炸食物,蔬菜攝取不足
- 有長期熬夜習慣(每日睡眠不足5小時)
- 無慢性病史,但近3年反覆出現便秘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陰虛津虧,腸燥失潤,虛火內灼
- 證型:陰虛內熱證(陽明溫病,津虧便結)
- 關鍵辨證點:
- 舌紅少苔乾裂為陰虛典型舌象
- 脈細數提示陰虛火旺
- 夜間症狀加重符合陰分受病特徵
- 燥屎內結而無腹脹痛,屬「無水舟停」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增液湯原方加減
- 玄參30克(君藥,滋陰降火潤燥)
- 麥冬24克(臣藥,養陰生津)
- 生地黃24克(佐使,涼血滋陰)
- 煎服法:
- 加水800ml煎至300ml,二煎混合分3次溫服
- 服藥後飲蜂蜜水50ml助藥力
- 療程:7日為1療程,配合飲食調攝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3日:大便轉軟,2日一行,口乾減輕30%,夜間醒次減少
- 複診7日:舌面津液恢復,裂紋變淺,手足心熱消退,睡眠改善
- 調整用藥:原方減量(玄參20克、麥冬15克、生地15克)續服7日
- 追蹤1月:大便每日1行,舌苔薄白潤澤,脈轉細緩,囑改服六味地黃丸善後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
- 忌花椒、辣椒、羊肉等辛溫助火之品
- 禁飲濃茶、咖啡等利尿傷陰飲品
- 生活調攝:
- 辰時(7-9點)按摩天樞、大腸俞穴
- 每日晨起空腹飲淡鹽水200ml
- 酉時(17-19點)練習八段錦「搖頭擺尾去心火」式
- 特殊禁忌:
- 陽虛便溏者禁用
- 外感表證未解慎用
- 腸道器質性病變需排除後使用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增液湯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女性
年齡:48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訴:長期便秘(3-5日一行),大便乾硬如羊屎,排便困難伴隨肛門灼熱感。
- 伴隨症:口乾舌燥(夜間加重),咽喉乾痛,心煩失眠,手足心熱,皮膚乾燥脫屑。
- 舌脈:舌質紅絳、苔薄黃而燥,舌面裂紋;脈細數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熬夜工作,飲食偏辛辣燥熱(嗜食麻辣鍋、烤炸食物)。
- 每日飲水量少(約500ml),蔬果攝取不足。
- 無慢性病史,未長期服用西藥。
4. 辯證分析
- 陰虛津虧,腸燥失潤:長期辛辣飲食耗傷陰液,熬夜加重陰虛,津液不足致腸道失於濡潤,傳導失司而便秘。
- 虛火內擾:陰虛生內熱,故見口乾、手足心熱、心煩失眠;虛火灼津,舌紅絳苔燥裂。
- 符合「增液湯」證「水不足以行舟,而結糞不下」之病機。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增液湯原方加減
- 玄參30g、麥冬24g、生地24g
- 加減:
- 加天花粉12g(清熱生津)、火麻仁15g(潤腸通便)
- 配合少量蜂蜜沖服(增強潤下之力)
- 用法:每日1劑,水煎分2次溫服,連服5日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5日後:大便轉為2日一行,質軟,口乾減輕,夜間能入睡5-6小時。
- 二診調整:原方減玄參至20g,加北沙參15g(養肺胃陰),續服7日。
- 三診:大便每日1行,舌苔轉潤、裂紋減淡,皮膚乾燥改善。停藥後囑調整飲食,追蹤1月未復發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辛辣、烤炸、溫補食材(如羊肉、肉桂),避免濃茶、咖啡。
- 生活調攝:每日飲水至少1500ml,增加梨、百合、銀耳等滋陰食材。
- 禁忌人羣:陽虛便溏、脾胃虛寒者禁用;濕熱內蘊之實證便秘非本方所宜。
- 不良反應警示:過量服用可能致輕度腹瀉,需依體質調整劑量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