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皮散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3
📚 出處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 陳師文等
🩺 主治
全身浮腫,小便不利,胸腹脹滿,四肢沉重,尤以皮水(水腫在皮膚表淺層)為主要適應症。
✨ 功效
利水消腫,行氣健脾
📖 方義
茯苓皮利水滲濕,陳皮理氣健脾,生薑皮辛散水氣,桑白皮瀉肺利水,大腹皮行氣寬中。五藥皆用其皮,取其『以皮行皮』之效,共奏行氣利水、健脾祛濕之功。
🧠 辯證要點
全身浮腫按之凹陷、小便短少、胸腹脹滿感明顯,舌苔白膩或滑,脈象沉緩或濡。
📘 功效白話文
通過促進排尿、消除體內多餘水分,同時調理脾胃功能改善腹脹,減輕全身性水腫症狀。
➕ 加減
加麻黃6克、紫蘇葉9克,增強解表發汗之力,適用於水腫伴惡寒發熱
加白朮12克、黃耆15克,強化健脾益氣功能,改善倦怠食少
加木通9克、澤瀉12克,增強清利濕熱效果,適用於小便灼熱、舌苔黃膩
加附子6克(先煎)、乾薑9克,溫陽散寒化濕,改善四肢冰冷、水腫遇寒加重
🌿 方劑配藥
- 茯苓皮:15 克
- 陳皮:15 克
- 生薑皮:15 克
- 桑白皮:15 克
- 大腹皮:15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1. **茯苓皮**
- 具有利尿作用,調節腎臟水通道蛋白表達,促進鈉、鉀離子排泄。
- 含多糖類成分,具抗炎、抗氧化活性,減輕組織水腫。
2. **大腹皮**
- 含揮發油及纖維素,促進腸道蠕動,改善腹腔液體代謝。
- 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(ACE),間接調節血壓及體液平衡。
3. **陳皮**
- 橙皮苷、川陳皮素等黃酮類化合物,抑制炎症介質(如TNF-α、IL-6)。
- 調節胃腸平滑肌,促進消化液分泌,緩解腹脹。
4. **生薑皮**
- 6-薑酚等成分擴張外周血管,改善微循環,減輕四肢浮腫。
- 抗血小板聚集,預防血栓形成,間接降低水腫風險。
5. **桑白皮**
- 桑皮苷、桑根酮等成分抑制腎小管鈉重吸收,增加尿量。
- 調節一氧化氮(NO)生成,改善血管內皮功能,緩解高血壓相關水腫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52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全身浮腫,下肢腫脹明顯,按之凹陷不起,晨起面腫加重。
- 伴隨症:脘腹脹滿,小便短少,四肢沉重乏力,食欲不振,舌淡胖、苔白膩,脈沉緩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從事農務勞動,飲食不規律,喜食生冷油膩,平素易疲勞,無重大疾病史。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脾虛濕盛,水濕泛溢肌膚。
- 證型:脾虛濕困型水腫(皮水)。
- 分析:患者飲食傷脾,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;濕性趨下,故下肢腫甚;水濕阻滯氣機,致腹脹、尿少;舌脈均為脾虛濕盛之象。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五皮散(《華氏中藏經》)
- 組成:生薑皮、桑白皮、陳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各9克。
- 加減:
- 氣虛明顯,加黃耆15克、白朮12克以健脾益氣;
- 腹脹甚,加厚朴6克、木香6克以行氣除滿;
- 小便不利,加澤瀉9克、車前子9克以利水滲濕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予五皮散加黃耆、白朮,每日1劑,水煎分2次服,連服7日。
- 複診:下肢腫脹減輕,小便量增,腹脹緩解。續服原方加減14劑,水腫基本消退,食欲改善,體力恢復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、油膩、過鹹食物,避免加重脾濕。
- 生活調攝:適度活動以助氣化,避免久坐或過勞。
- 特殊禁忌:陰虛水虧或氣虛下陷者慎用;孕婦需醫師指導下使用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48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全身浮腫,尤以四肢及頭面明顯,按之凹陷,恢復緩慢;小便量少且色黃。
- 伴隨症:
- 脘腹脹滿,食後加重。
- 身體沉重,活動後疲倦感明顯。
- 偶有胸悶,呼吸不暢。
- 舌淡胖,邊有齒痕,苔白膩;脈濡緩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飲食不節,偏好生冷、油膩食物。
- 工作壓力大,作息不規律,缺乏運動。
- 無慢性腎病或心臟病史,近期未服用西藥利尿劑。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脾虛濕盛,水濕泛溢肌表,氣機阻滯。
- 證型:脾虛水腫(皮水證),兼氣滯濕阻。
- 分析:
- 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溢於肌膚則浮腫。
- 濕阻氣機,故脘腹脹滿、胸悶。
- 舌脈為脾虛濕盛之象。
5. 治療方案(主方加減)
- 主方:五皮散(原方組成:生薑皮、桑白皮、陳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)。
- 加減:
- 加白朮12g、黃耆15g,增強健脾益氣。
- 加澤瀉10g、車前子9g,利水消腫。
- 劑量及用法:每日1劑,水煎分2次溫服,連服7日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後3日:小便量增多,浮腫稍減,腹脹緩解。
- 服藥7日:頭面浮腫明顯消退,四肢腫脹減輕,疲倦感改善。
- 調整處方:原方去車前子,加黨參12g續服7日,鞏固脾氣。
- 後續追蹤:水腫基本消退,食慾轉佳,舌苔轉薄白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、油膩、過鹹食物;宜清淡易消化,適量攝取赤小豆、冬瓜等利濕之品。
- 生活調攝:規律作息,適度運動(如散步、八段錦)以助氣化水濕。
- 用藥注意:
- 孕婦慎用,陰虛水腫者忌用。
- 長期服用需監測電解質,防過度利水傷陰。
- 不良反應:部分患者藥後可能輕微腹瀉,宜減量或加山藥調和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