伐木丸 中醫常用方劑介紹
👁️ 觀看次數:2
📚 出處
張三丰仙傳方 張三丰
🩺 主治
黃腫病,脾土衰弱,肝木氣盛,土不制水,濕熱鬱蒸,面色萎黃,倦怠乏力,腹脹便溏,肢體浮腫。
✨ 功效
健脾燥濕,瀉肝消積
📖 方義
蒼朮燥濕健脾以培土,皂礬色青入肝,瀉肝消積以制木,黃酒曲和胃助運。全方共奏『伐肝木、健脾胃』之效,使土旺木平,濕熱得除。
🧠 辯證要點
面色黃腫、腹脹倦怠、肢體浮腫、舌淡苔膩、脈濡緩或弦。辨證要點在於脾虛濕困與肝木偏亢並見。
📘 功效白話文
改善消化功能,消除體內多餘水分,調節肝脾失衡,緩解黃疸、水腫及疲倦等症狀。
➕ 加減
加黨參15克、黃耆30克,增強補氣健脾之力,適用於氣短懶言、動則汗出者。
加當歸12克、白芍9克,配合補血養血,適用於爪甲色淡、心悸失眠者。
加茵陳蒿30克、梔子9克,強化清利濕熱,適用於小便黃赤、舌苔黃膩者。
加山楂15克、麥芽12克,助消化導滯,適用於脘痞嗳腐、不思飲食者。
🌿 方劑配藥
- 蒼朮:1000 克
- 皂礬(醋煅):500 克
- 黃酒曲:120 克
🔬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
1. **蒼朮(Atractylodes)**
- 含揮發油(β-桉葉醇、蒼朮酮)及多醣類成分,具抗炎、調節腸胃功能、促進膽汁分泌作用。
- 可調節腸道菌群,改善消化吸收,並有輕度降血糖效果。
2. **皂礬(硫酸亞鐵)**
- 主要成分為硫酸亞鐵,能補充鐵質,改善缺鐵性貧血。
- 與中藥協同作用可促進造血功能,但過量可能刺激胃腸黏膜。
3. **神麴(發酵混合物)**
- 含澱粉酶、蛋白酶及酵母菌,幫助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分解,增強消化能力。
- 調節腸道微生態,緩解腹脹及食慾不振。
4. **整體方劑協同作用**
- 蒼朮調理脾胃濕阻,皂礬補血,神麴助消化,共同改善「黃腫病」(類似缺鐵性貧血合併消化功能障礙)。
- 現代研究顯示可能通過鐵劑補充、消化酶活化及抗氧化的多重路徑發揮療效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一)
1. 案例患者訊息
- 性別:女性
- 年齡:42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訴:面色萎黃如煙熏,下肢浮腫,倦怠乏力持續半年。
- 伴隨症狀:食欲不振、食後腹脹、大便溏薄、舌質淡胖有齒痕、舌苔白膩、脈濡緩。
- 特殊體徵:眼瞼及指甲蒼白,肢體按之凹陷不易恢復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務農,常接觸潮濕環境,飲食不規律,偏好生冷食物。
- 曾患鉤蟲感染(已治療),近兩年營養攝取不足。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脾虛濕困,氣血生化不足,濕邪鬱久化熱,阻滯中焦。
- 證型:黃胖病(濕濁內蘊、氣血兩虛證),類似現代醫學「缺鐵性貧血伴營養不良性水腫」。
- 鑑別:與黃疸區分,此症身黃而目不黃,小便通利。
5. 治療方案
- 主方:伐木丸(《本草綱目》原方)
- 組成:蒼朮(米泔水浸)600g、皂礬(醋煅)300g、黃酒麵曲120g
- 製法:共研細末,醋糊為丸,梧桐子大
- 加減:
- 加黨參15g、茯苓20g,增強健脾利濕
- 配當歸10g、白芍12g,輔助養血柔肝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:每日早晚各服15丸(約3g),飯後米湯送服,忌食生冷。
- 一週後:食欲漸增,下肢浮腫減輕三成,大便成形。
- 二週後:面色轉潤,疲勞感減半,舌苔變薄白。
- 四周後:血色素由8.2g/dl回升至11.5g/dl,指甲紅潤,停丸改健脾養血湯劑調理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服藥期間禁茶、咖啡、蘿蔔、柿子,避免影響鐵質吸收。
- 生活調養:建議增加紅棗、黑木耳、瘦肉等補血食材,每日適度曬太陽。
- 特殊警示:
- 皂礬含硫酸亞鐵,過量易致嘔惡,需嚴格控制劑量
- 孕婦、消化道潰瘍患者禁用
- 長期服用者每月監測肝腎功能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📝 參考應用案例(二)
1. 案例患者訊息
性別:男性
年齡:45歲
2. 主要症況、伴隨症況
- 主症:面色萎黃無華,四肢浮腫,倦怠乏力,食慾不振,腹脹便溏。
- 伴隨症:頭暈心悸,氣短懶言,晨起眼瞼浮腫加重,舌質淡胖、苔白膩,脈濡細。
- 特殊表現:皮膚觸之粗糙,指甲色淡無澤,實驗室檢查顯示輕度貧血(血色素偏低)。
3. 過往生活史
- 長期務農,飲食不節,喜食生冷黏膩,勞累過度。
- 有反覆腸道寄生蟲感染史(曾服驅蟲藥未根治)。
4. 辯證分析
- 病機:脾虛濕困,氣血生化不足,濕濁內蘊,兼有蟲積耗傷氣血。
- 證型:黃病(萎黃證),屬脾虛濕盛、氣血兩虛。
- 分析:長期飲食不調損傷脾胃,濕濁停聚,阻礙氣血運行;寄生蟲積滯更耗氣血,致面色萎黃、浮腫乏力。
5. 治療方案(主方加減)
- 主方:伐木丸(蒼朮、神麴、皂礬)
- 加減:
- 加黨參15克、茯苓20克(益氣健脾利濕)
- 加當歸10克(養血和血)
- 加檳榔9克(輔助驅蟲)
- 劑量:皂礬炮製後入藥,每日一劑,分兩次飯後服,連用14日。
6. 治療過程及效果
- 初診(7日後):浮腫減輕,食慾稍增,大便成形,舌苔轉薄白。
- 二診(14日後):面色略現紅潤,體力改善,血色素回升,續方去檳榔,加陳皮6克理氣和中。
- 三診(28日後):諸症明顯緩解,貧血指標趨近正常,改以參苓白朮散調理善後。
7. 注意事項及禁忌
- 飲食禁忌:忌生冷、油膩、辛辣,避免過量飲茶(影響鐵質吸收)。
- 生活調攝:規律飲食,適度勞作,注意腹部保暖。
- 特殊警示:
- 皂礬需嚴格炮製,過量易致嘔吐腹痛,中病即止。
- 孕婦、胃潰瘍患者禁用;服藥期間若出現黑便(皂礬染色)屬正常,但需與消化道出血鑑別。
- 寄生蟲感染嚴重者,需配合西醫驅蟲治療。
※ 本內容僅供參考,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診斷。
本網頁內容,僅提供學習中醫知識與健康資訊參考,非合格醫療診斷也不承擔相關風險,如您有健康問題請務必洽合格中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。